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0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编 先文学
《诗经》
1流传情况:
鲁、齐、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以后百余年间。《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三家诗”晚出。当“三家诗”兴盛时,《毛诗》处于被压抑的地位。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先后失传,传下来的便只有《毛诗》,这也就是流传到今天的《诗经》。
《诗经》的分类及编排情况:
《诗经》按风、雅、。
风:“风”即音乐曲调之意。
风即《国风》,包括15国风,共收诗160篇。
(二)雅:雅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为105篇。
颂:《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祭祀祖宗,
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容上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形式特点。
《颂》诗大多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且不分章,不叠句。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2.《诗经》的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二)农事诗 :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三)燕飨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四)怨刺诗: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 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
(五)战争徭役诗
1、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 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2、徭役诗: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和厌倦。无论是大夫为天子、 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六)婚恋诗 :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 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
2 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
3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
4、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
3.《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就是铺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3)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四、《诗经》语言丰富,优美和谐
诗人们还善于选用述、感叹、问答(包括设问反问)、对话、肯定、否定等多种句式,借助句式的多样变化,以恰当而完美的形式表情达意,无形中扩大了四言句的容量,增强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
4.《诗经》的地位影响
一、从《诗经》开始,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人诗歌的创作。
三、《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5.《氓》《采薇》《蒹葭》等篇章的思想容、艺术特色
一、《氓》是一首弃妇诗。
1、思想容: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求婚与允婚(叙事)。第二章:思念和结婚(叙事)。第三章:痛心追悔之辞(议论和抒情)。第四章:追叙被弃及其原因(叙事)。第五章:追述自己在夫家的遭遇(叙事)。第六章:复杂的心情及其感慨(抒情、议论)。
2、艺术特色
(1)完整地叙说了一个女人从初恋到结婚婚后变化乃至最后遭到遗弃的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整体叙事是全面的,不仅有人物事件的矛盾冲突,也有主人公的心理冲突。叙事中又间插着抒情和议论
(2)结构比较特别。第三章突然中断了叙事,把将来事件导致的感触提前表达出来,然后用逐层倒叙、插叙的方式来表现事件。
(3)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起阅读者的丰富联想。
二、《采薇》
1、容分析: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2、艺术特色:(1)诗歌十

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285 KB
  • 时间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