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总体信息
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域:通常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取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域规程和广东地域规程。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和上部结构整体分析地下室层数,依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2倍。
假如地下室首层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假如小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2倍。
因为剪切刚度比计算只和建筑结构本身特征相关,和外界条件(如回填土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择剪切刚度比。
,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和地上一层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假如地下室各层全部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和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
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含地下室),比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自然层号填写,比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在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判定,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定,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依据《高规》、《抗规》。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通常默认1.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
1)通常不许可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取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和多种类型下传荷载结构,但不使用和有吊柱情况;
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减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重分配,柱墙上分得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荷载更为合理。
4)模拟施工加载三:采取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靠近于施工过程。
故此提议通常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因为通常是采取悬挑脚手架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取一次加载进行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择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通常来说大部分工程采取YJK缺省“通常计算方法”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风荷载,则可经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通常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6度时部分建筑,应许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相关抗震方法要求。所以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结构方法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它项会变灰。
21、计算吊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2、计算人防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3、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4、生成传给基础刚度:
在实际情况中,基础和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不可分开一个整体。不过在设计中基础和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荷载,而上部结构传给基础刚度贡献则极少考虑或只能很粗略用部分经验参数来考虑。
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整体性,很可能会造成错误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一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部分局部又偏于浪费。
SATWE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功效。为以后基础计算分析提供了方便,不仅能接收上部结构传来荷载,同时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刚度,使计算愈加符合实际。
25、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
26、生成等值线用数据:(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7、计算温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8、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控制信息
1、水平力和整体坐标夹角(度):(P62)通常为缺省。先取初始值0°,,假如大于±15°,则应将该角度输入此项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影响
盈建科参数设置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