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错误。B选项,,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更大,a不一定大,B也错。C选项,加速度a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越大,所以C对。D选项,称为速度变化率,,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对。故答案应选C、D。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B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与v、的关系。而D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0= -20m/s,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是正的,大小为a=10m/s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点拨:图线是一条直线,斜率不变,故加速度不变,且a>0,但速度的大小、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三)课堂练习
运动的描述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