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皮肤病治疗.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内用药疗法
外用药疗法
物理疗法
外科疗法
第一节 内用药疗法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其他抗过敏药物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 drug)
组胺的药理作用
1. 血管作用 H1-R和H2-R--皮肤和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产生红斑、水肿和风团。
2. H1-R--消化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 脑血管扩张产生头痛,使其他血管扩张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和心排出量增加。组胺大量进入血液可引起休克。
4. 刺激神经末梢,促使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性增加,促使一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瘙痒或疼痛。
5. 通过激活H2受体引起胃液分泌增加。
抗组胺类药
H1受体拮抗剂 -乙基胺结构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药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 。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类内服药。
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理
阻滞H1受体 H1受体拮抗剂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可与组胺竞争受体。 对H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在低浓度时能竞争性阻滞组胺与H1受体结合。消除组胺引起的系列作用。
抗变应性或抗炎作用 H1受体拮抗剂在体外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滞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一作用与H1受体拮抗机理无关。
H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适应证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Ⅱ、Ⅳ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非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扁平苔藓、瘙痒症等。
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chlorpheniramine):儿童 /()
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第一个合成抗组胺药(1945年),儿童 1~2mg/()
赛庚啶 (cyproheptadine)
酮替芬 (ketotifen)
异丙嗪 (非那根,promethazine)
多虑平 (doxepin)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作用特点
用药后发挥作用快(30分钟内起效),部分有针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
半衰期短,需每天3次用药。
中枢镇静作用强:具有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
药物受体选择性差,抗胆碱作用强: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
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司机及高空作业者禁用或慎用;
、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见于儿童及少数成人患者。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阿司咪唑(astemizole—息斯敏)
氯雷他定(loratadine—开瑞坦)
地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cetirizine—仙特明、适迪)
左旋西替利嗪
咪唑斯汀(mizolastine—皿治林)
阿伐斯汀(acrirastine-欣民立)
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
依巴斯汀(kestine ebastine 开思亭)
依匹斯汀(凯莱止)
吡咯吡胺(triporolidine 克敏)

皮肤病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7.62 MB
  • 时间2020-1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