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宕昌县城鸟瞰美丽的甘肃,腾飞的陇原甘肃省宕昌县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地区西北部,东接礼县,南连武都,西邻舟曲,北靠岷县, 地处西秦岭、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汇的复杂构造带,境内最高海拔 4154 米,最低海拔 1138 米,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无霜期 180 天,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年蒸发量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年太阳辐射量 千卡/平方厘米,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县辖 19 个乡、 6个镇、 334 个行政村,幅员 3331 平方公里, 2007 年总人口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万?三色宕昌,九奇官鹅宕昌风采绿色九奇官鹅在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的茫茫林海中,栖息着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等 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马鸡、褐马鸡、林麝、红腹角雉等 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北方山溪鲵、黄麂子、石貂等 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置身其间,常闻百鸟欢歌,偶见山鸡、野兔、松鼠出没。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云杉、紫果云杉、秦岭冷杉、油松、波氏落叶松、华山松、桧柏、栎类、桦木、白杨等乔木和牡丹、五角枫、芍药、野丁香,黄杨、虞美人、马兰花、杜鹃等灌木 50余科 700 多种,分布着刺五加、冬虫夏草、黄连、半夏、贝母、细辛、大黄等 100 多种药用植物,松软的林地上镶嵌着羊肚菌、野蘑菇等食用菌。走进公园, 你就走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园。官鹅沟北起岷江林业总场,南与舟曲具接壤。区内主要景点有庙滩(张爷伺)、佛光满洞、通天门、尖山、幽谷洞天、峡中卧虎、罗汉峰、龙洞流泉、石壁泻珠、瀑布云烟、虎口瀑、水帘瀑、五瀑峡、猿人壁、九天飞瀑、珍珠落九天、青天一线、小路峡、莲花峰、梯子崖、金刚峰、五指峰、枕头峰、望郎峰、老人峰、雪山雾罩、山盘冰柱、石出积宝、三界峰、群峰迭嶂、紫槽潭、大湾杜鹃、森林浴场等 33处。羌族是我国西北高原一支游牧民族,汉代以前史书氐羌并载, 《集韵》中说: “氐”, 都黎切,音低,羌也。从唐代诗人王维绝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看出,南北朝时期宕昌是羌族重要的活动中心,宕昌国是宕昌羌族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 307 年)建立的地方政权,宋文帝元嘉年(公元 427 年)北魏派使者来宕昌,封粱弥机为宕昌王,向中原王朝称臣, 传十二主,共计一百四十二年,国都遗址在宕昌县城关镇旧城。国家著名 4A 级风景区官鹅沟一带,生活着宕昌羌与吐蕃融合后的藏族同胞,他们保持古宕昌国羌族习俗,又有藏族特色。“陆定意资格”和敬山神舞蹈,粗犷豪放、酣畅淋漓。羌寨笛声,铿锵有力;贡巴锅庄, 让游客流连忘返,终身难忘。 1981 年至 1989 年间,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镇旧城,挖掘出两颗“汉率善羌金”和“魏率羌拍金”字样金币,经省文史馆专家鉴定是南北朝宕昌国羌族文物,迄今有 1800 年的历史。这两块金币的问世,为研究古宕昌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古色宕昌国 6 哈达铺现为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建制镇,位于县城以北 35公里处,国道 212 线(兰州——重庆)穿镇而过。全镇幅员面积 8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三古道”(即今宕昌、武都、文县沿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线),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 1952 年前属岷县管辖, 1954 年宕昌县成立后划归宕昌县。 1935 年9月,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路过哈达铺,在此驻扎了7天(中央领导人及红军主力部队住了 5天),并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将中央红军改编为抗日先遣陕甘支队,并命令部队改善伙食、恢复体力、补充给养,为北上抗日作全面准备。这就是著名的“哈达铺整编”。1935 年11月19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他们突破乌江,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经历了千难万险,于 1936 年7月2日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甘孜会师后,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的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 7月上旬,两军从甘孜出发共同北上,沿着中央红军的行进路线,爬雪山、过草地,于 8月末相继到达哈达铺,于 10月上旬在甘肃会宁实现了同中央红军、陕北红军的“三军大会师”,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全面胜利。在这里,哈达铺起到了很关键的
甘肃省宕昌县-课件【PPT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