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候
n8 Klang
黎明
兰波
Arthur Rimbaud
18541891
朗诵
黎明
兰波程抱一译
我抱吻了这夏日的黎明。
宫殿前一切尚无动静,池水死寂。群影集聚
在林间的空地。我前行,摇醒潮湿生动的气
息。宝石睁眼注视,轻翼无声飞起。
像篇
在布满新鲜而苍白反光的幽径上,第一个邂
逅:一朵花告诉我她的名字
我笑问金黄的高泉,她散发穿越松林;在银
白的梢顶,我认出了她:女神!
像篇
于是一层一层地,我掀开纱幕。在林间的通道上,
我挥动手臂;在平原上,我把她告示给公鸡;在
大城里,她逃跑在巨钟的穹顶之间,我活像个乞
丐,在大理石的堤岸上,驱赶她
大路高处,靠近一处桂树林,我用纱幕把她包裹
起来。我触到她宽大的玉体。黎明和孩子倒身在
树林的低处
醒来,已经是正午。
像篇
作者介绍
兰波:法国象征派诗人、散文家。出
生于军人家庭,自小由母亲抚养,管
教极为严格。14岁开始写诗,普法战
争期间离家出走,来到巴黎。后与魏
尔伦相识,1872年一同到达比利时和
英国,但次年在布鲁塞尔二人发生争
执,被魏尔伦用手枪打伤。1871年他
写出长诗《醉船》,后来又写出散文
诗集《地狱一季》和《彩图集》(
译《灵光集》
像篇
1875年兰波停止了写作,退出文学界。后事过多种
职业,因膝盖肿瘤不治而死,年仅37岁。他的绝大部分创
作集中在15-19岁,主要作品有诗歌《醉舟》、《元音字
母》,以及散文诗集《地狱一季》、《彩画集》等。作
虽不多,但以其才华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代表作
之一《元音字母》,即《色彩十四行诗》,被公认为象征
主义诗歌的奠基石。他与魏尔伦、马拉美为早期象征主义
最杰出的三位诗人
像篇
《黎明》背景
《黎明》选自《彩图集》(也有译者译
为《灵光集》)。
法语的i11 amination有“照亮”的意
兰彩图集
思,在宗教上有“启示”、“启迪”
之意,可理解为“灵感”、“感悟
因而《彩图集》被认为是兰波受“灵
启”写成
像篇
文本解读
我抱吻了这夏日的黎明。
请注意这个句子:主语是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
宾语为“夏日的黎明”,而谓语的动词为“抱吻
‘抱吻”一词带有怎样的情感色彩?而“黎明”在此
成为“抱吻”的对象又意味着什么?这个句子与你心
目中对“黎明”的想象和期待有没有距离?
开头一句将“我”和“黎明”的特殊关系揭示出来,
为整首诗歌确定了基调。
像篇
宫殿前一切尚无动静,池水死寂。群影集聚在林
间的空地。我前行,摇醒潮湿生动的气息。宝石
睁眼注视,轻翼无声飞起。
这一段可以“我前行”为界分为两个部分:前面通过宫
殿前的一切,池水,群影,等意象突出的是黎明前的静
谧:尚无动静,死寂,集聚在林间空地,似乎在等待着
什么。
“我”的出现,打破了死寂,将“潮湿生动的气
息”“摇醒”,宝石、轻盈的翅膀也都苏醒,开始焕发
生机。
像篇
在布满新鲜而苍白反光的幽径上,第一个邂通:一朵
花告诉我她的名字
我笑问金黄的高泉,她散发穿越松林;在银白的梢顶,
我认出了她:女神!
请注意“我”和“她”(黎明)如何慢慢接近的
先是由花告知了“她”的名字,又问了“金黄的
高泉”(瀑布),终于在“银白的梢顶”认出了
“她
像篇
大学语文11黎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