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小溪巴赫3.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溪巴赫》学案
学案目标
    1.结合文本阅读,积累部分常用词语、优美语句,加深对部分常见修辞格作用的理解等;(知识技能)
     2.体验散文阅读鉴赏、探究的过程,继续培养自主阅读现代散文的方法;(过程方法)
    3.认识巴赫及其音乐艺术的伟大之处,学习利用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热爱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学案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法,如果先理清了写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肖复兴的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细加品味和体会。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学案本文,要引领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从而获得终身收益的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不是很深奥,道理作者写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师做太多讲解,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过程的快乐。
学案重点与难点
    1.点: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试着仿写。
    2.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
    说明: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也一定要上成语言实践课,因为教师讲得再精彩,读得再流畅,写得再生动,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还得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在读写背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案过程
 
学案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课前学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1.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利用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掌握音、形、义。
3.上网或利用图书室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肖复兴、巴赫、威廉汉姆、巴洛克、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等的情况;《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主题等;
3.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制成PPT。
朗读课文:1.利用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搞清楚音、形、义。
2.上网或利用图书室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肖复兴、巴赫、威廉汉姆、巴洛克、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格尔等的情况;《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主题等;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可以方便以下环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阶段字词学案仍不能忽视,因为掌握字词是解读课文的基础;查找作者及音乐家的资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有助于更好的解读文本。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听这段旋律的感受。
2.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这首充满诗意委婉动听的小提琴曲是德国小提琴家威廉汉姆编写的,此曲一经上演便立即闻名遐迩,广受大众欢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

高一语文小溪巴赫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20-1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