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预防大学生犯罪.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犯罪的影响要素
第三节 大学生犯罪的教育预防
第一节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1
大学生犯罪的多样性
大学生犯罪类型的多样性: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犯罪有10类共400多种,目前大学生犯罪至少已涉及5类共数十种之多,涉及了刑法条文的大部分。
大学生犯罪主体的多样性:性别、年龄、学历、生源区域、经济条件和政治面貌。 全方位、多层次。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化特征:社会环境的变动和发展在总体脉络上对高校存在同一性的影响。
大学生犯罪的高智能性
2
知识面、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重要表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
与一般犯罪者在犯罪特征与顽固性上存在差异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每学期开学和期末考试结束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容易无事生非,产生矛盾。
在考试、升留级和恋爱关系 突变 等考验面前 ,受不了打击 ,绝望,不能自拔,易铤而走险,故意犯罪。
大学四年的老矛盾,毕业去向,恋爱关系变化,多种情绪交杂,心理危险期。
大学生犯罪的时段性
3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事件所引起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情绪所支配的、冲破微弱的意志力自控而实施的、造成社会危害的、依照刑法应予处罚的行为。
18~22岁,青年活力旺盛,争强好胜、思想偏激、易冲动 、易走极端,道德观念不完整、法律意识淡薄。其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
生活、学习中受到较大事件的冲击、自己行为不检点、追求异性、考试受挫、自尊心受到伤害等
大学生犯罪突发性
定义
客观诱导
身心特点
4
女大学生犯罪比例的严重性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男、女大学生犯罪比例变化。
女大学生犯罪特征的集中显现:
隐蔽性、腐蚀性、享乐性。
据调查:卖淫和盗窃占 大学生犯罪比例的70%。
5
大学生犯罪的凶残性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极端利己主义者,认识能力低下,观察事物偏激、片面,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极为简单浅薄,甚至到了愚昧、幼稚的境地,在感情冲动和某种刺激下,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凶残性,犯罪手段极其野蛮、残忍。
2004年,马加爵案
2010年,药家鑫案
 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虚荣心,过分的自尊心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所谓的江湖义气,亦助长了大学生犯罪的凶残性。
6
第二节 大学生犯罪的影响要素
教育: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校为升学率而拼,是非观念差、道德水准低。讲排场、摆阔气,以违法犯罪的手段求得满足,大学生中90%以上的偷盗案件都是追求内心虚荣和物质享受的结果。
家庭:是家庭和社会的骄子,滋生优越感,形成扭曲的自尊心理。
自身心理:发育加速而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往往使他们不能正确支配自己多余的精力。
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
自身因素

1. 法制观念淡薄
大学生犯罪的影响要素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

预防大学生犯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018 KB
  • 时间2020-1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