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士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文学学士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代文学基础课的教学也被业内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教师角度看现当代文学论文1、情感上,教师要有两个热爱:一是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代文学基础课的教学也被业内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教师角度看现当代文学论文
1、情感上,教师要有两个热爱:一是热爱文学;二是热爱学生。
不能想象一个不热爱文学的老师,能上好现当代文学,能感染学生学习、热爱文学的激情。现在各高校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大都是博士毕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也不排除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讲理论头头是道,却"没有感性的艺术体验,没有感动和愉悦"。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体会到阅读作品的乐趣,不能从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怎么能想象他们评析作品时的神采挥扬、进而去感染学生?"山东大学施战军副教授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解读》,笔者有幸去听了一次,恰巧他讲刘震云的《塔铺》,这是刘震云小说中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篇小说,施战军老师没有用大道理分析,而是有声有色地把《塔铺》朗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解释、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对作品进行适当的生发。这是笔者听过的最具感染力、最具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一节课。"施老师上课的形式可谓简单易学,但换一个老师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原因是什么?原因就在于一般老师对于文学可能没有像施老师那样怀有深厚的情感。强烈的情感往往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有一个学生告诉笔者,她小学、初中都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但上了高中,因为那个语文老师非常热爱文学,经常在课堂上陶醉于文学、为文学的美所折服,经常饱含深情地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她因此受到莫大的感动,逐渐喜欢上文学了。教授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就要有这种感染力。在诸多教改主张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改变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要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分组讨论、学生自己上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分组讨论也好、主题研读也罢,不是教师单方面就能开展好的,它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此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动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如果只有教师在作各项要求,学生不理不睬、冷漠应对,那么活动可能就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实际中又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高校扩张,一个老师要教很多班级、面对众多的学生,这些都不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只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不愁找不到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许多方法,如凡事多和学生商量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把办公桌放在教室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等等。这些方法既要借鉴,更要尝试、修改。
2、专业上,教师要对现当代文学了然于心、对当前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积极关注,为学生答疑解惑
很多学者对于现当代文学这门课使用的主流教材作过分析,认为这些教材往往条理清晰、便于讲述,却普遍存在割裂了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三者内在关系的流弊,有的对大陆之外的华文文学还容纳不够。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温儒敏教授曾作过中肯的分析:"这2本教材对一般低年
文学学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