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阔读
基础知识
文体知识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
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
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
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
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
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
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
论性散文。或分为写景状物类、文化游记类、
写人记事类、议论说理类。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
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
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
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
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
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
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
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
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
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
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
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
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
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
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
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
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
(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
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
“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
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
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
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散文结构特点
人物(行为特征)
形象
形(表、实)
事件(具体表现)
景物(有何特点)
特点
复现情境
语言
样
体悟情感
技巧
情(抒了什么情)
神(里、虚)二理(明了什么理
情感
志(言了什么志)
散文的线索、结构
中心事件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感情
如杨朔的《荔枝蜜》
具体事物
如冰心的《小橘灯》
时空变化如刘绍棠的《榆钱儿》、胡适的《庐山游记》
关系类型子关系
特点
承接关系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
相承关系
递进关系或抒情、哲理的层相递
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
相并关系
对照关系并列或对照
总分关系
相属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分总关系
(二)、散文阅读技巧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
规律去把握
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
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
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
的特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
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
把钥匙
散文阅读--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