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磁带、录音机。
【其他】
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体会封建帝王的亡国哀伤,对比引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阔……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学生读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三、探究体验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过渡。
四、总结质疑
五、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全文。
2、思考课后问题。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