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中国第一个企业家自传)(1)
作者:目光呆滞的润土 出处:天涯虚拟社区()
前序
在书店里、在报摊上,到处是影星自传、歌星自传、主持人自传,美国企业家自传、日本企业家自传,为什么没有中国企业家自传?中国的未来是靠中国的年青人成为影星、歌星,去跟西方强大的企业竞争?中国的年轻人看外国企业家的自传,能掌握什么?学会西餐大师的厨艺能烧出中餐的美味?
许多网友、编辑、记者来信请教,实不敢担。许多年轻人对未来十分迷茫,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是时间长短的而已。人生丰富的经历与理性的思考会使人了解人生的真谛,经历与经验是一种财富,分享前人的经验特别是创业的经历是件庆幸的事情。一直以来我就喜欢与那些成功的人士交谈,那些失败的悲剧人士更值得我去反思,一个人如有了丰富的经验就有可能成功的把握住机会,实现他人生的理想。
对于迷茫,那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其实在我24岁时侯,我也非常迷茫、困惑,经常一个人在我市第一家咖啡馆里(按现在的品位只能算快餐店)买一杯2元的咖啡,,有两次烟抽醉了难过的快要死去。当时,我虽然有个好名声的工作,却没钱,每月只有100元的死工资,当时的个体户没有好名声却有钱。对于做官,我知道我不适合,我也不想,否则86年她们帮我介绍省委副书记的小女儿,我就不会一口拒绝。我想人活着是为什么?人不就是要快乐吗,只有让我快乐的事,并且能改变我一生的事,才是值得我去奋斗的。
我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你们喜欢搞些浪漫,我年轻的时侯也喜欢搞些浪漫,我想天天抽外烟、用防风打火机、穿漂亮的西装、开进口摩托车,然而,我口袋空空又如何有浪漫?所以心情总是那样的忧郁。
年轻时,我常想“如果李嘉诚也身无分文了,我与他有什么区别呢?”他一定会找出好的方法重新发展。其实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内含的不同,一个问题你想不通,那么换种方式去思考,你就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人在社会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适者生存就是自己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自己,因为,一个人要改变社会太难,就是光绪皇帝也没做到,社会是许多人用一段时间改变的,改变也可以是好的方向,也可能是坏的方向。从另一方面讲,了解自己简单,它只需要你理性的分析,了解社会则难,他不仅需要智慧、有时要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了解社会首先要了解人,因为社会由人组成,要了解人,人是有思想的,所以又必须了解思想,思想是历史形成的,所以要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明慧”。而真实的历史、哲理的思想对大多数国人几乎是空白,我也是经过失败后放弃了让人痴呆的文凭学习,选择了历史、哲学等实用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是跳跃的有选择的,因为学习要为我所用,其实,大部分人学习是为了给人看的。
下面谈谈创业,创业必须具有的三大要素:经验、资金、关系(过去仅是业务关系,现在则具有更深的含义了),经验可以积累,不过付出一生的幸福获得的经验不叫经验,是悔恨。后两项要素也是所有创业者最困惑的,也是最无赖的,我也经历了数次无赖,96年,如果我有50万资金,我就是步步高电子大区域总代理,因为段永平总裁的同室学友壮图先生是我的朋友。99年,如果我有300万保证金,我就是一楼盘销售的总代理,该楼盘后被一广东人用500万保证金拿走,一年半后,他净赚1400万。不过这是发财,常人说的最多的也是发财,其实发财与事业是两个概念,发财容易事业难,如果你用发财的心理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张瑞敏、王石、李东生这些企业家了,发财可以满足私欲,贪厌的私欲是罪恶的深渊。事业则会成就人生的辉煌,事业的顶峰可能就在你眼前,可是你却无法达到,许多精英在达到他们事业的颠峰前悲剧般的牺牲,令我无限伤感,中国二十多年了,取得辉煌的同时,我们也该反思,我们还有什么不足,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我现在谈的是我们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它是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创业前的迷茫
70年代初,大家都很穷,但小朋友学习没有大的压力,所以10岁不到的我与其他小朋友无忧无虑玩的很开心,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我读了鲁迅的书,突然自己幼小的心里多了一份莫名的惆怅,闰土小时也跟自己一样快乐、聪明呀,是不是自己长大了,人到中年时也就跟他一样,双眼空洞、满脸沧桑,这种忧伤一直伴我成长。
82年高中毕业,我放弃了大学学习,因为我的父亲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家里生活水平反不如邻居中的文盲,一个月后,18岁的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经济机关(当年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侧消息,正直局长锁住抽屉中600个条子,坚决抵制招干中的不正之风),这是一份安逸的工作,非常规律的生活与工作,却象时钟的滴嗒声,在宁静的深夜里变成闰土的呐喊。
创业——服装篇
《风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