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风入松南宋词鉴赏-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题。风入松俞国宝(南宋)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①风入松:古琴曲有《风入松》,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调名源于此。②玉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花钿:女子头饰。风入松俞国宝(南宋)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1、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2、下片中“明日重扶残醉”一作“明日再携残酒”, 哪种写法更好?请简要说说理由。( 6分) 1、1)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特别是运用了以乐衬哀、以盛衬衰的表现手法,即在乐景中写哀情,在盛况中写衰败。( 3分) 2)通过写西湖春游,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2分) (能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明日再携残酒”好。( 1分) 诗人本是贫寒酸儒,穷愁潦倒,加之“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已是无钱“沽酒”,第二天把饮剩的“残酒”再带来消愁解闷,也是情理中的事情。(2分) 再说,携带“残酒”,来游览或浇奠这残山剩水,岂不益发可悲可叹!( 3 分) 2)“明日重扶残醉”好。( 1分) 本词表面是以杭州西湖春日游景为吟咏题材的记游词作,实际是形象含蓄地反映南宋朝廷内外苟且偷生,纵情淫乐,寄生腐朽的生活。( 2分) 统治者们可以不顾国家危亡,穷奢极侈, 醉生梦死,而且醉后有人搀扶;一个“残”字,更令人联想到高宗(赵构)的残生, 朝廷的残局,以及南宋苟延残喘的社会现状。( 2分) 总之, “重扶残醉”更具讽刺意味。( 1分) 答这类题,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俞国宝生卒年不详。号醒庵,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宋淳熙间太学生。《武林旧事》卷三载,宋高宗一日游西湖,御舟经断桥,有小酒肆,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孝宗驻目称赏久之,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孝宗笑曰: 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况周熙《蕙风词话》卷二谓俞词“第流美而已。顾当时盛传,以其句丽可喜,又谐适便口诵,故称述者多”。《全宋词》辑其词五首。公元 1164 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麻痹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性。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因此,读者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西湖游乐图”。?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 “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

风入松南宋词鉴赏-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