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邹城工业园区管理模式考察报告按照县委李书记安排,20** 年7月5日,姚县长带领县经济开发区、商务局对济宁高新区、邹城经济开发区(北宿镇) 、邹城工业园区(太平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习考察,考察组就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认真听取了有关单位的介绍,并参观了园区企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济宁高新区的经验做法考察组听取了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鹿洪超、调研员秦秋来、组织部副部长石君、社会事务局副主任孙秀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关于济宁高新区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人事、财政、招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介绍。济宁高新区创建于 1992 年5月,2010 年9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引领区域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导力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济宁高新区正在围绕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目标定位,高起点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区内建有国家级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生工作站以及国家光电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小机构大机关、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置了一些机构,发挥了各自功能,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行了聘任制。高新区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公开报名, 竞争上岗,试用期 3年,今年五月份又实行了全员选聘、双向选择制度,即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岗位, 主要是一些核心岗位像投资促进部门实行全员选择,管委会领导选择部门一把手,部门一把手在全区选择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然后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对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免除职务,或留下学习或调离岗位,把用人权交给部门正职,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给干部压担子。二是实行聘员制。根据工作需要,对关键重要岗位,面向全国 211 院校公开选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去年共选聘 60多名研究生,优化了人才结构,充实了新鲜血液,今年又拿出 25各职位,进行招考,共有 600 多人报名,对招聘的人才签订聘任合同,并予以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一年后考核合格的晋升为事业编制。三是实行大部制。根据精简效能, 对部门职能相近的予以合并,设置行政机构 10 个:即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监察室、行政效能监察处)、党政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市政建设管理局、社会事业发展局、人事劳动保障处(党工委组织部) 、政法(信访) 工作处、科技与知识产权处、金融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党群工作部;设置直属事业机构 10 个: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一处、投资促进二处、投资促进三处、投资促进五处、创业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软件园服务有限公司)、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市容管理处,投资促进局和创业服务中心是副县级单位;另外设置公、检、法、工商、质监等 12 个市派驻机构。四是抓好经济主业,反哺稳定社区。设立投资促进局,抓好项目引进,发展开发区经济,这是开发区的主业,必须有别于县市区的功能,必须有好的体制机制,如果走县市区模式,只能死路一条。发挥好办事处为民服务功能,高新区下辖四个办事处, 不给办事处下经济指标,并单独考核,工作重心在社区,行驶乡镇政府的职能, 处理社会事务工作,为基层服务。五是成立重点项目指挥部。由领导包保,实行“一条龙”服务,并进行现场督查,随时发布
【推荐】赴邹城工业园区管理模式考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