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睡觉的人
人为什么需要睡觉?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世界上还存在一些无法正常睡眠的人,他们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为什么要睡觉
一个正常人的睡眠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清醒逐渐趋向睡眠的过渡阶段,这时我们的眼睛是睁着的,眼球做圆周运动,渐渐失去聚焦能力,身体渐渐失去平衡,此时如果有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立刻会被唤醒。第二阶段是我们辗转反侧于床上的阶段,这时可以出现片断式的短梦。当然,必须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才会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合称为睡眠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后约半个小时,我们的整个身体开始进入深睡眠状态,此时脑电图上出现慢而有节奏的睡眠电波,心率和整个肌体的新陈代谢均进入了最基本的状态,大脑皮层失去了控制力,遗尿及梦游一般在这个阶段出现。第五阶段是梦境阶段,如果睡眠超过了第四阶段,大脑皮层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极顶期,这时大脑血量突然增加,大脑温度上升,眼球不规则地转动,脑电图上的睡眠波形是短而无定性的,幻觉出现了,人进入了梦境。深沉睡眠与表浅睡眠是交替出现的,大约90分钟出现一次幻觉性的睡眠。在8个小时的睡眠中,能进入梦境的睡眠总共约两个小时。
那么,睡眠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为什么非要睡觉不可呢?1910年,法国科学家让·;列德和彼德隆进行了人类关于睡眠研究的首次实验。他们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一只狗在10日内不睡,然后将它的脊髓液抽出,注入到其他狗的脊髓腔内,结果那些被注射脊髓液的狗很快就入睡了。然而,他们既无法证明这些被注射脊髓液的狗是因为输入了脊髓液而入睡的,也无法从脊髓液中提取出所谓的“促睡眠素”。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失败了。
1963年,瑞典科学家莫尼尔等人“卷土重来”,他们从困倦的家兔的血液中,用新的生物化学方法分离出一种能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这种活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只要5克,就能使5万只家兔入睡。1977年,科学家们确认这种物质是由9种氨基酸组成的“促睡眠肤”。
此外,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佩海默等人也进行了类似研究,他们从羊脑中抽出脑脊液,从中分离出一种小分子多肤,命名为“S-促睡眠肤”。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于1982年成功地人工合成了“S-促睡眠肤”,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对这项研究做出最卓越贡献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卡诺威斯金教授,他发现在脑细胞的薄膜内有一种酶体,这种酶体在动物沉睡时活力明显增强,同时肝糖原在脑细胞内也很快地增长了70%。但如果动物醒来,这个现象就立即消失。他认为促使动物从睡眠中苏醒所需的能量,来自过分增长的肝糖原。
此外,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睡觉?常识告诉我们睡眠是为了休息,睡眠本身也确实是最好的休息,因为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人的基础代谢率降到最低点,人体各系统的工作速度减慢,并且在脑电图上初步出现慢电波。按照这个思路推理,如果一个人不进行任何活动,消耗能量较少,那么需要的睡眠理应减少,但是初生的婴儿活动甚少,为何他们每日都要睡上18个小时呢?同样,宇航员在失重的状态下,消耗能量极少,为何他们也要睡眠呢?所以,说睡眠仅仅是为了休息,或者说睡眠就是休息,是不全面的。
形形色色的不眠者
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睡眠是
不用睡觉的人-人生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