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欣赏所谓音乐,是音响,不是语言文字,本来不存在所谓“听得懂”的问题。“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学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听懂”音乐首先要走出音乐欣赏中的误区。古典音乐被贯以“高雅”、“严肃”的帽子,而“高雅”、“严肃”的音乐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这种音乐必须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这些概念构成了音乐欣赏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在这一误区中,音乐艺术成为神秘、高深莫测、拒人千里之外、高高在上的艺术。在这一认识的误区中,一部分人,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没有成为爱好者;另一部分人喜欢音乐,但也常常不自信地说: “我很喜欢音乐,但我不懂。”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使得古典音乐难以为更多的人提供艺术享受,使许多听众远离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音乐作品,而只能停留在欣赏简单、平直的轻音乐阶段。没有能力欣赏人类最伟大的音乐艺术,无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而这个障碍仅仅是一个概念——“听懂”。打破这个障碍、跨出音乐审美的误区仅仅是一个念头的转换——就像听声音一样用我们的耳朵去接受音乐。迈出这一步,后面的一切就是自然而然地听。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先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音乐来引导听众,渐渐听众就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了。其实,这种“引导”的实际结果是:从个人来看,很多听众常年只欣赏几首被成功地解说了内容的作品;从全国来看,整个曲目局限在有乐曲解说的部分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上,音乐曲目范围严重狭小就是这种“引导”的必然结果。只有打破这个音乐审美的误区,让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思想首先面对音乐,让我们放下一切对音乐的成见,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艺术的伟大。当用耳朵去领略音乐时,你就会发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那种无法言传的音乐自身的美,它们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至深,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令人无限回味。这时你一定会同意,如果仅仅按某种唯一正确的解说来理解音乐,我们就终生不能欣赏这种音乐,那么我们失去的就太多了。其次,要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多听、多接触、多欣赏音乐。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引发音乐鉴赏力。一般来说,音乐作品作为艺术,总是由音乐材料所构成的。其实,所谓听得懂音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是一个音乐作品与接受者之间信息络传递的过程,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比较蒙胧的感觉,如果再继续听下去,就能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辨别节奏、节拍、乐律以及表达的感情。多听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
关于音乐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