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
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 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 补充。例
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 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
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 , 关塞依旧 , 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
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 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 , 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 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
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
“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
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 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 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 , “将军”和“壮士” , “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将士们从军十年, 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
树上的鸟鹊, 惊醒了树上的眠蝉; 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这样
理解 , 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三 ) 、 隔句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