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的人格标准研究 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量表 —— 胡超 问卷编制 ? 选取 Lewis R. Goldberg 的 IPIP 题库的 50 个题项,翻 译并改编出“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量表”的题项。对 20 名有恋爱经历的研究生访谈后编成量表;抽取 117 名未婚青年调研,收回 95 份有效答卷。结果表明:存 在“普遍偏好”的人格特质模型,宜人性、严谨性、 开放性高,情绪稳定的对象是绝大部分被试的理想标 准。同时使用艾森克中国简式量表( EPQ-RSC )测 验被试自身的 E 、 N 、 P 人格特质,相关分析发现:择 偶的人格标准,存在“同质相吸”的现象,即被试对 与自身相似的人格特质的态度评分较高。 回顾文献:现有研究的总体规律 ? 择偶的人格标准的研究一般考察恋人或夫妻双 方的人格,即已经相识相处并相互影响的对象 之间的人格;但在现实中,交友与择偶过程受 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常因“命 运” —— 随机事件、偶然因素的左右,因而, 在现实中已经结合的恋人或夫妻的人格特点并 不能代表对方心目中的人格择偶标准 本研究的特点 ? 定义 : “人格特质的择偶标准”即一个人希 望他的恋人、配偶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什 么样的人格让他最喜欢。 ? 只考察理想条件下的人格择偶标准,排 除现实中其它干扰因素 。 方法 ? 由被试就不同人格特征的行为表现表达好恶态度,得 出他们在“大五人格特质” 5 个方向上的偏好态度。 例如:题项“他(她)会用很多新异的词汇(英文原 题: I Have a rich vocabulary. )”,选项“ 1 非常讨 厌, 2 讨厌, 3 无所谓, 4 喜欢, 5 非常喜欢”,被试选 择的答案按数字记分,部分题项使用反向记分,最后 累计出被试在某个特质量表上的态度评价总分。与此 同时,使用艾森克中国简式量表测量被试自身的人格, 分析自身人格与理想对象人格之间的关系。 ? 国外诸多研究发现,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三因素( P 、 E 、 N )与大五人格理论中的五因素( O 、 C 、 E 、 A 、 N )同质或显著相关 [11-12] 项目分析 分别选取在“理想对象的性格”测验中对人格特 质 A (宜人性) C (严谨性) E (外倾性) N (神经质) O (开放性)偏好分数前 27% 和后 27% 的被试作为各特质分量表的高低分组,使 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各分量表的项目进 行分析。 结果:删除 4 个题项 因素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 ? (单特质量表的题项太少,只有 10 题。) 选取各因素量表各个层面的题项,分别进行内部一致性 Coralpha 系数检验: ? E1 层面:
; E2 层面:
? A1 层面: - ; A2 层面:
; A3 层面:
? C1 层面:
; C2 层面:
; C3 层面: -
? N1 层面:
; N2 层面:
? O1 层面:
; O2 层面:
; O3 层面:
效标检验 ? 随机抽取 23 名被试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对理想 恋人的性格定义基本符合量表分析结果;采用 他评测验的方法,要求他们为其最要好的朋友 做“大五”人格问卷(资料来源: D. 赫尔雷格 尔、 . 斯洛克姆、 . 伍德曼著:组织行 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92 - 96 页。)测验,结果显示:最要 好的朋友的人格特质与其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 相似。 统计结果 N Range Minimum Maximum Mean Std. Deviati on Statist ic Statist ic Statist ic Statist ic Statist ic Std. Erro r Statistic az 95 18 3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