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
钱钟书先生曾说,古代相当于人类小孩子时期,古代是幼稚,经过几千百年长进,才慢慢地进化到现代;读《伊索寓言》能够促进我们对现代文明骄傲,《伊索寓言》中好多浅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古人观止》,也觉到古人真是幼稚得可爱,那些正儿八经散发着头节气见解,如不加以纠正必“贻害”后人。所以,我以钱先生为楷模,拈出几则小说,作为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一、丧欲速贫。 此言出自《檀弓》,意思是不作官了,应该快速穷下去,以免她人误会她在位时是个贪官。只有儒家弟子才有这般迂腐!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君不见,高官下野大多暴富?只因在台上时,纵有千二八百万也不敢露财,下台了修高楼、泡包厢,又有谁管得着?在台上时生意不敢“做明”,和大款不敢傍得太紧,下台了恰好利用旧日关系,以权易钱。 昔日做官,今日为款,时尚通常如此。 二、如棠观鱼 鲁隐公想要棠地看打鱼,臧僖伯为此发了一大通议论,反对隐公去。鲁隐公只好说:“吾将略地焉。”看来臧僖伯是个不识时务,没读过“下级学”书呆子。领导有雅兴下乡钓鱼,她不备小车、不置钓具,主动陪领导锻炼身体,还要“称疾不从”,天底下有这么傻子吗?奇怪是,《古文观止》中这类角色还真不少,比方说里革,比臧僖伯还要恶劣,鲁宣公看着就要拉一大网鱼起来,她竟然挥刀割断鱼网——好在“适者生存”,这种人注定要“自然淘汰”。 三、民将筑台于夏氏 陈灵公是古代最著名昏君。她和夏征舒母亲有染,还要老百姓在夏家修个高台,以致于章子大摇其头,预言陈国必亡。看来,陈灵公吃亏在于她太老实,假若她生在现代,就决不会大张其鼓地修屋筑高台了,而是要大力发展“两非经济”、“路边经济”,今天“夜来香”,明日“康乐城”,不亦快哉! 四、杜蒉扬觯 晋平公和师旷、李调一起饮酒作乐,杜蒉进来让师旷喝了一杯,又让李调喝一了杯。平公认为奇怪,问了原因,主动罚自己一“觯”。这就是“杜举”一词来由。看来浪费人材现象也是“古而有之”,象杜蒉这么善于劝酒人材,当“公关”或是办公室主任,才真正物尽其材。甚矣!平公之无珠。 五、白珩犹在意? 赵简子招待楚国客人,有意把身上佩玉撞得丁看成响,并问客人:“你们楚国著名玉器白珩还在吗?”看赵简子举止,让我感叹那时真是落后——一块石头是什么宝贝?少见多怪!假若她有幸在今天混个一官半职,她一定会拿出手机说:“这是哥们才送一个,款式新,功效强,上网、发短信息、传真样样搞定。你呢?怎么那样老土?砖头似!”
人生百科全书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全部忘了。以后,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那些文章,如同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认为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以后,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文观止》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盛衰兴亡,统计了众多贤哲襟怀理想。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全部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我尤其钟爱部分名篇,比如,李密《陈情表》,王勃《腾王阁序》,魏征《该大宗
读古文观止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