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讲座
王莽及东汉时期
公元前9年公元前105年
王莽概述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公元前45年一公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
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一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
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
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
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
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
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
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
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
命的朝代之
西汉后期政局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
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
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
西汉政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
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
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
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
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
了汉朝。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
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
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
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执政以来,为了
获取民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
,但也始终未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王莽信奉儒
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
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
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
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
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为政举措
推行改制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
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
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厌恶王莽的
统治。由于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
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
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侥幸分到土地的
人也不满意仅仅得到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王田”。始建
国四年(12年),王莽在朝野的压力下,宣布恢复土地自
由买卖。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禁止买卖奴婢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也未获得民众支
持。实际上官僚地主暗中进行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
止,因而被处以重罪者的不计其数,更引起了他们的激
烈的反对。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
卖合法恢复。
(3)实行“五均六管”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
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
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
山泽税。
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
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实行五
均六管(管通管)。所谓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
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各城
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工商各业,向市中申报经
营,由钱府按时征税。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评定本地
物价,称为市平。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
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
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百姓因祭祀或丧葬无钱时,可向
钱府借贷,不收利息,但分别应在十天或三个月内归还
因生产需要也可贷款,年利不超过十分之一。所谓六
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
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4)改革币制
王莽不切实际地废除了五铢钱,盲目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
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王莽的币制改
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
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民间物价的不稳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
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国宝金匮直万大五十、壮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么暴一十,合称货六品
泉布、一刀平五百,契刀五百等、货泉等
王货币制作具,书法纤勇有的还错佥,在古代币中堪孙工艺精品
步克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改官名、地名。
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爵五等,地四等”:一公,二侯伯,三子男,四附庸。
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
三公: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
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
四少秩:少师、少傅
王莽及东汉时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