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心田》读后感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行知学校 袁方正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品读的。
一、把坎坷的经历变为财富
陶老师和魏老师的经历都非常坎坷,那段岁月真是难以想象,在那个时代,遭受批斗的都是正直敢说真话的人。也许正是那段磨难,才把他们磨砺成锋利的宝剑,才折射出他们闪光的灵魂。正像陶老师说的:“感谢这些敌人,他们迫使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给你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春天。”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他们在磨难中反思,反思这段历史,反思人的本性,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灾难,造成人人付出劳动而又人人挨饿的根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在那样的年代,有的人变得那么邪恶,而有的人却能依然善良而清醒。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是教育的落后,是知识的苍白,是思想的愚昧,是不顾历史的发展趋势而倒退的封建专制,是不顾经济发展规律而超前的生产方式,是不懂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而盲目的超前意识。思想上愚民,经济上就自欺欺人地超前,经济基础这么落后却使用超前的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经济的更加倒退,倒退了还不承认,还掩耳盗铃地浮夸,甚至浮夸到可笑的地步,浮夸到人人挨饿!稍微懂科学知识的人都会懂得猪再怎么增肥也不会长成大象的摸样,可那时的人就相信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幻想没用在文学创作上,倒用在了经济建设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太缺乏历史知识,缺乏科学知识!思想的愚昧,知识的贫乏靠什么来唤醒,那就是教育。
人的本性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才更展露无遗,人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每个人都有无数条心路,就看如何做出选择,恨就站在爱的对立面。如果我们选择爱与宽容的心路,这种心灵之力就成了最了不起的力量,它能使我们即使遇到再大的磨难,也都可以从容面对,以至悦纳它。这是崇高的顿悟,多数人往往以牙还牙而他们却以德报怨。也正因为他们思想达到了这种境界,才宠辱不惊,才有了崇高的历史担当,社会担当,教育担当,才能著书立说,成就卓著。他们担当的是大责任,只有担当大责任的人,才不以个人的得失为念,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处境下,都镇定自若。一个人如果有了崇高的担当,任何困难,任何遭遇都如一抹烟云。一个人有了大担当,心灵才能达到一种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的大境界。
二、好心态成就好人生
魏书生说,我们当老师的要守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懈怠,不动摇。用公家时间锻炼自己,把上班当做走进乐园。他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就是“松、静、匀、乐”,他强调时时事事都要想到这四字方针。
“松”就是身体要放松;“静”就是心灵要宁静;“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乐”就是情绪要快乐。他强调,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多么平淡,都可以把它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条不紊,从从容容的。重要的是“停止攀比,回归内心,种好心田,敬业乐业,超越自我,尽职尽责。”
魏书生在学校上课整整35年。即便上级提拔他,他也从来不稀罕,他只喜欢上课,喜欢看到他的学生。魏书生只要一说学校上课的事儿,他就浑身都快乐!他是一位踏实、不作秀、骨子里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教育人。“如果把工作当做兴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魏书生
种好心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