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瘢痕与瘢痕疙瘩 的综合治疗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张基勋
ppt课件
目录
一、瘢痕的定义
二、瘢痕的形成过程
三、瘢痕的组织学分类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五、影响瘢痕增生的因素
六、瘢痕的转归
七、分类论述治疗
八、治疗方式概括
九、科研
ppt课件
一、瘢痕的定义
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ppt课件
二、瘢痕的形成过程
瘢痕的形成过程也即是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以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叙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
:2~3日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迅速缩小,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是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与胶原无关。
ppt课件
二、瘢痕的形成过程(续)
: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覆盖在肉芽组织表面,当这些细胞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它可以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
ppt课件
ppt课件
三、瘢痕的组织学分类
表浅性瘢痕:发生于表皮或真皮表层的瘢痕,局部平坦,一般无功能障碍。
增生性瘢痕:发生于真皮深层的瘢痕,是突出于皮肤表面但局限于原有损伤范围的瘢痕。
萎缩性瘢痕:发生于皮肤全层与皮下的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临近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瘢痕疙瘩: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
ppt课件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
两者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同点:基本病理形式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积为
组织特征
不同点:
过去:增生病变局限于病损——增生性瘢痕
增生病变超出病损区——瘢痕疙瘩
现在:两者除了“量”的区别,还有“质”的区别
瘢痕疙瘩可以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ppt课件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
增生性瘢痕: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
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增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以
后,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相关基因(9个):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
转录因子Sp1
肿瘤蛋白p53
肿瘤蛋白p63(TP63)
白介素-6 受体(IL6R)
白介素-6(IL6)
血管源生长因子(VEGFA)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族(SERPINE1)
ppt课件
四、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续)
瘢痕疙瘩:皮肤损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有好发部位,多见于有色人种,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单纯手术后极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
相关基因(5个):
TP53
TGFβ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 型(AGTR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型(AGTR1)
ppt课件

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11.71 MB
  • 时间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