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鹿茸的研究进展.总结.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鹿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制药) 班级:102班 姓名:王蓉 学号:10243112
摘要:鉴于鹿茸对于人体保健与治疗上的不可小觑的功能,本文从鹿茸的发展和成分出发,将鹿茸中的有药理效果的成分与鹿茸在医学治疗联系起来,突出鹿茸的临床价值与意义。对为人们认识到鹿茸在药理活性的进一步发展的光明前景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鹿茸;生理功能;成分;药理活性
《中载的鹿茸主要包括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茸和马鹿( Cerus elaphus Linnaeus) 茸, 是名贵的补品。传统中药鹿全身是宝,在鹿茸极其鹿产品在保健与治疗疾病方面以其用量少、显效快、效果好而备受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青睐。据相关研究所得: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身体虚弱、久病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1]。同时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因此,对于鹿茸的研究具有极强的药理学价值已经经济价值。
古代医药学家对鹿茸的研究
(一)古代医药学家对鹿茸的生理作用认识的逐步发展
《神农本草》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药物学文献,书中收载, 鹿茸“ 甘、温、无毒, 主漏下恶血,寒热惊厥, 益气强志, 生齿不老”。苏敬等撰写的《新修本草》中,鹿茸被列于兽禽部卷第十五。记鹿茸:味甘、酸、温、无毒。治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臃肿、骨中热,疽疗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将鹿茸列于鹿的项目之下;其述鹿茸气味甘、温;补男子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同时列有药方,如斑龙丸,茸珠丹等。缪希雍撰《本草经疏》中论述:鹿茸,禀绝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充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即为寒热、惊厥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诸症,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脉,和腠理,故亦主之。
古代医药学家对鹿茸的性味、主治及提取
唐慎微编撰的《经史正类备急本草》中系统地集录了《神农本草经》以后唐、宋各医药名著,同时收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247家的有关药物资料。如
“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时,取其茸阴干”;“以小形如紫茄者为上,太嫩血气犹未具,不若分歧如马鞍形者有力”;寇宗所著《本草衍义》将古代药物的性味、效验重加说明,并对药物的真伪加以鉴别。关于鹿茸选择方法与药法曰:“鹿茸难得不破不出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凡用茸无须太嫩,唯长四、五寸,茸端如玛王甾红者最佳”;“茸上毛,薄以酥涂匀,於烈焰急灼之”;“侯毛净,微炙入药”。可见鹿茸在古代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2]。
鹿茸在近现代的开发利用
(一)近现代研究中鹿茸的活性成分

(1)鹿茸中的无机成分
近年来,无机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上引起了

鹿茸的研究进展.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hhh
  • 文件大小99 KB
  • 时间2020-1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