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doc.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中药是具有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并以中医药术语表示其功效, 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 西药则是以物理学、化学的指标来表示其特性, 并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示其功效, 从而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有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部分特性,特别是功效方面,已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 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 味苦, 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笔者认为, 如果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 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 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 那么, 人们就可以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了。然而, 迄今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开展, 为医药学的未垦地。为了促进医药学的发展, 尤其是中西药的结合, 建议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现就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方法, 作一探讨。一、西药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意义中西药的结合,应包括两大方面, 就是要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 同时对西药也要进行“中药特性”的研究, 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及使用规律, 使每类药均能按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 各择其优, 进而互相靠拢并使之结合,促进具有中国特点(中医药特点)的新医药学的建立。 1 .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这应包括中药的饮片, 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 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 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因此, 若将黄连都用来提取黄连素, 则中医将无黄连可用。这种以中药的消亡为结果的中药现代科学研究,是难于达到中西药的结合的。即使叫做结合, 那也是失去了中药特征的结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 是在于没有对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 尤其是有效化合物, 再进行中药特性和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研究。如能开展此项研究, 则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化合物, 将能为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使用,从而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 2 .使西药吸取中药之长, 更好地发挥西药的优点。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 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 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 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 这不同部位的疾病, 属于不同归

试论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