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 2013 年1月--2014 年4 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98 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常规组发生显著提高( ) ,存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 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护理前后患者 Barthel 指数和住院时间等。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常规护理, 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措施。经专业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并实施 24 小时制。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 Roo d 技术、被动运动、中枢冲动传递训练、助力运动、抗阻运动、呼吸肌训练、作业治疗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等。每天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展开 2 次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仅接受了上述基础护理,未开展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2] ①急性期卧床及昏迷患者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功能位的摆放, 一般情况下功能位上肢呈现屈曲位, 下肢呈现伸展位; 对患者展开正确的关节被动活动,每天进行 2 次以上,活动顺序为:自大关节至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展开, 切忌粗暴或者是急于求成。被动运动可配合按摩进行; 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体位的转换。②肺部康复护理。针对存在严重的呼吸肌瘫痪者应展开气管切开处理,针对亚急性期肺功能降低,咳嗽和深呼吸困难者应指导联系呼吸体操,主要包括有: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和咳嗽训练等。③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的护理。对患者展开感觉功能训练, 可采取阵次、冷热刺激或者是让肢体触摸、抓捏各种物品展开训练, 但应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发生皮肤损伤和烫伤等损伤。④不同肌力的康复护理。若是患者受累及的肌肉发生完全瘫痪、肌电图显示无任何动作电位或者是极少动作电位,则可采取 Rood 技术对患者展开康复训练, 对关节展开被动活动, 中枢冲动传递训练等, 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现象; 若是受累及的肌肉肌电图检查出较多的动作电位,则需展开增强肌力的训练,并进入康复训练。⑤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该病症的起病较急,发展迅速,因此患者心理很难接受,经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异常心理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干预, 对患者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同期,对患者给予鼓励,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评定标准[3]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取改良 Barthel 指数( MBI )进行 ADL 评定,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和出院时展开 2 次评定。 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 )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 t 检验, 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 检验,在 P< 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住院时 MBI 评分均较入院时发生显著升高( P< ) ,且出院时康复组 MBI 评分高于常规组( P< ) ,康复组患者的住院时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