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酶解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3. 简述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4. 简述发酵工业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
七、回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6分,共13分)
1.分析发酵时泡沫产生的原因、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并说明常见除去泡沫的方法。
2.分析发酵工业中杂菌污染的危害、原因和预防措施
五、1.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将菌种在低营养水平、缺氧状态,干燥和低温等条件下贮藏,使菌种处于“体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从而减少其变异。方法有斜面低温保藏法、蒸馏水保藏法、麸皮保藏法、冷冻干燥法、液氮保藏法等。
2.以酶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可在较高淀粉浓度下水解,对原料要求不高;糖液的质量高、营养物质较丰富。缺点:水解时间长,酶制备较复杂,设备较多。
3.菌种的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廉价;培养条件易控制;发酵周期短;菌株高产;菌种抗性强,如抗病毒(噬菌体)能力强;菌株性状稳定,不易变异退化;菌种安全性高,不产生有害物质。
4.危害有:杂菌产生的一些物质会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影响生产菌的正常生长,杂菌产生的一些物质可以抑制生产菌的生长,杂菌会寄生于生产菌体内,杀死生产菌。
评分标准:根据答案要点及书写情况酌情给分。
六、原因:①机械泡沫。②发酵泡沫。影响:减少发酵的有效容积、增加了染菌的机会; 泡沫严重时,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影响生产率。消泡方法: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
评分标准:根据答案要点及书写情况酌情给分。
五、论述绘图题 1、列举膜分离技术并作相应说明。 2. 绘图并说明氧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菌体中需要克服的几种阻力。 第 页 共 9 页 3. 噬菌体的特点、感染过程危害程度及治理措施。39.发醇过程中异常现象(发酵液转稀、发酵液过浓、耗糖缓慢、pH不正常)处理措施?
40.Monod(莫诺)方程表明了什么和什么的重要关系?简介Monod(莫诺)方程?
41.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的特点, 与分批发酵,连续发酵的区别?
42 通风发酵设备中的机械搅拌发酵罐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43.如何提高高产菌的稳定性?
44.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措施?(从供氧和需氧量方面考虑)
39.发酵液pH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40.比底物消耗速率方程?
41.补料分批发酵的适用范围 ?
42.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43.试述对微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44. 大规模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 选择菌种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微生物发酵工程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三、简答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4、简述种子制备过程中种子级数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答:过多会增加发酵操作环节,造成衰退菌体细胞过多,发酵过程控制难度增大。
过少会使种子菌体数量偏少,发酵启动慢,种子液中旺盛细胞比例下降。
级数过发酵种子制备周期长,发酵设备多,菌种代数多,活跃细胞比例少;过小,菌体数量少,发酵迟缓,产物转化 率低,周期长。
5、简述搅拌对发酵过程的意义?
答: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延长气泡运动路线,增加气液接触时间(使液体作涡流运动) ;减少气泡周围液膜厚度,增大kLα值(使发酵液呈湍流运动) ;避免菌体结团,增加菌体对氧气的吸收。改善发酵
四、应用题(2题,每题10分,共20 分)
1、设计一套“苯酚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分离步骤及相应的分离原理)
答::首先查阅果胶酶生产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2. 采样:选择富含果胶物质的果园等环境挖取离地面5~15 cm处的土样。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聚乙烯袋或玻璃瓶中。
涂布于已添加及未添加果胶底物的土浸出汁平板。m1 增殖:适度稀释后,取3.
4. 分离:利用目的菌株产果胶酶特性选取能分解果胶的透明菌落的纯种菌株。
(1)初筛:向固体真菌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果胶,使培养基形成混浊半透明状态根据菌体产果胶酶溶解果胶出现透明圈大小,初步筛选出产酶高的菌种。
(2)复筛:将初筛菌种在斜面培养纯化后,接到真菌液体培养基中30℃深层培养24 h后,进行酶活力比较实验,确定果胶酶的具体生成量。选择出高产酶菌株即为分离菌株.
五、分析题(1题,11分)
某发酵车间连续数批多只发酵罐出现染菌,染菌发现时间一般在18-20小时左右,经镜检确认所染杂菌为单一的芽孢杆
发酵简答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