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
第一章
1、自然界的土是由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2、 粒组划分颗粒界限 mm漂石200卵石20砾石2砂粒1/20粉粒1/200粘粒。
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 土密度 p =M/V ( 一般为 〜 3)
)土粒密度 p s=Ms/Vs
)土含水量3 =Mw/Ms*100% (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干密度 p d=Ms/V (土粒质量除以总体积)
)饱和密度 p sat =(M 3 +Ms)/V
)有效重度 丫' =(10*Ms-Vs* 丫 3 )/V
)孔隙比 e=Vv/Vs (空隙体积与固体体积之比)
)孔隙率 n=Vv/V (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饱和度 Sr=V3 /Vv (水的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
4、换算
) e=Y s*(1+ 3 )/ 丫 -1
e= 丫 s/ 丫 d-1 e= 3 * 丫 s/(Sr* 丫 3 )
) y d= y /(1+ 3 ) 丫 d= y s/(1+e)
5、 土的结构的基本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6、 粘性土的状态与界限含水量: 流动状态(液限3 L)可塑状态(塑限3 p)半固体状态(缩
限3 s )固体状态。
7、 塑性指数: Ip= 3L- 3p 液性指数 IL=( 3 -3 p)/( 3L-3 )
8、 土的状态: IL 可塑 软塑 1流塑。
第二章
1、达西渗透定律: v=q/A=k*i ( i 是水力梯度, k 是渗透系数)
2、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加孔隙水压力之和 土的变形和强度取决于有效应力而不是总应力。
3、流网的特征:流线与等势线彼此正交;每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 损失相等;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
4、渗透力的概念:水在土中流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土阻力的作用,使水头逐渐损失。同时, 水的渗透将对土骨架产生拖曳力,导致土体中的应力与变形发生变化。渗透力:渗透水流 施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拖曳力,也称渗流力、动水压力,用 f表示(kN/m3) o
5、 渗透力计算:j=J/V= 丫 3 *i
6、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溢出处。(渗流水流将整个土体带走)
7、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土粒在粗土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
象。主要发生在砂砾土中。(土体大颗粒之间的小颗粒被冲出)
第三章
1、 按照应力产生的原因,土中应力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自重应力是土体受到重力作
用而产生的应力;附加应力是由于外载荷(建筑荷载、车辆荷载、土中水的渗流力、地震
力等)的作用,在土中产生的应力增量。
2、 按照应力分担角度来分,则土中应力还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
3、 3 个假定: 1)认为土是连续的; 2)认为土具有均匀性且满足弹性理论; 3)认为土是半
无限体。
4、 土中一点应力状态:正应力ca = (a x+ a y) /2+ (a X- a y) /2*COS2 a + t xy*si n2 a 切应力Ta =(a x-ay)/2*sin2 a +t xy*COs2 a
5、自重应力:a CZ= 丫 Z
6、成层土的自重应力:c
cz=刀丫 i*hi
7、 土层中有地下水时的自重应力: 1)砂性土考虑浮力; 2)粘性土先判断土的液性指数, 大于 1 算浮力,否则不算。
8、 水平向自重应力:c cx= c cy=K0 c cz ( KO为侧压力系数)
9、 基底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基础的刚度和地基的变形条件。 (注意下柔性基础 和刚性基础的区别)
10、 地基反力的简化计算方法:1)中心荷载:p=N/A 2 )单向偏心荷载:p=N/(l*b)(1
± 6*e/l) 3 )双向偏心载荷: p=N/(l*b)(1 ±6*ex/l ±6*ey/l)
11、 集中力作用在地表时的应力计算:布西奈斯克是明德林解法的特例,前者附加应力在 地表,后者在土层内部。
12、 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时,土中任一点的竖向应力c z的角点法计算:第三章 ppt
38 页,课本 57 页。
13、 土的泊松比:入=£ x/ £ y (x、y方向的应变之比)
第四章
1、 土在外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即为土的压缩性。
2、 土的压缩性特点: 1 )土的压缩主要由孔隙体积减少引起。饱和土可不予考虑。但土中水 具有流动性,在外力作用下会沿土中孔隙排出,从而引起土体积减少而发生压缩; 2)孔隙 水的排出对于饱和粘性土需要时间。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
土力学满分攻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