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一、中毒处置(一) 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 TDLo : ml/kg 液氨人类吸入 LCLo : 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 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二) 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 . 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具有刺激性。刺激性根据氨的浓度大小不同, 由于嗅觉疲劳, 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1 )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2 )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3 )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 可造成气管阻塞, 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 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 严重病 2 例可能会长期持续, 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三)急救措施 1. 清除污染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 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 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 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0 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 应慢慢滴入 1~2滴 % 奥布卡因, 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 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 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 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循环: 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3. 初步治疗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应采用支持治疗。如果接触浓度≥ 500ppm ,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 次地塞米松( 用定量吸入器), 然后每 5 分钟喷两次, 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如果接触浓度≥ 1500ppm ,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 甲基泼尼松龙( methylprednisolone )或等量类固醇。(注意: 在临床对照研究中, 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 对氨吸 3 入者, 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 应给湿化氧气。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 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叔丁喘宁。如皮肤接触氨, 会引起化学烧伤, 可按热烧伤处理: 适当补液, 给止痛剂, 维持体温, 用消毒垫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