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
1))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
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
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
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
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
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
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
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
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
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
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
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
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
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
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
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
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
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
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一《通志堂经
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
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
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
其础和夂
的音捆受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
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煕皇帝破格授
他三等侍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
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
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
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
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
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
恩赏,是人们羨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
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
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
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他诗文均很出
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托
白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
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
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
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
杰出代表。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
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长相思。时人云,“家
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
甘词的影响力之大
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
为谁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纪念纳兰的诗词
玉蝴蝶·悼容若
桥下长虹映水,睛雨初收,露沾青
衫。风卷流云,寂寞声里春残。落红处,
临风纵笔。持《饮水》,一种心酸。恨无
端,深情公子,难续红笺
江南,寻常巷陌,谁家楼阁,仍唱
花间?扇底桃花,空教惆怅转无眠。记
得当时风流客。听玉漏,初晓更寒。向灯
前,轻依粉黛,浅画眉弯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
昔昔都如靜。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一月
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离别
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唐人诗有:“海上生明
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
照君”之类。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
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声叹息
“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
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那“环”和
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
“玦”似缺月。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
见。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
浓。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
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
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
纳兰性德@蝶恋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