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期如何护理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注意宝宝牙齿生长的顺序
当宝宝的牙床冒出小小的、白白的乳牙蕾时,相信爸妈们会非常高兴:“我的宝贝长牙了”。然而每个孩子长牙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人3个月大就开始长牙,也有1岁之后才开始长牙的,因此爸妈们不用太紧张。只要宝宝在1岁半之前长出第一颗牙,3岁前20颗乳牙全部长出来就可以了。
宝宝大约在6~10个月大时,最先长出下颚的2颗门牙,接着于8~12个月大时长出上颚4颗门牙,9~13个月大时长出下颚2颗侧门牙,12~18个月大时长出4颗前臼齿,12~24个月大时长出4颗犬齿,24~36个月大时长出4颗后臼齿,至此20颗乳牙全部发牙完成。
不过,每个宝宝的长牙时间存在差异,没有按照上述时间长牙没有关系,要特别注意的是乳牙的生长顺序,万一有误,有可能是因为先天性缺牙或某些遗传疾病的关系,必须带去给牙医检查,千万不可大意!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婴语单词表--辅食添加
宝宝长牙的三个误区
口腔保健从零岁做起
乳牙是婴幼儿口腔发育非常重要的生理基础。口腔和颅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口腔保健从宝宝一出生就要高度重视。了解以下知识,从零岁起就保护好宝宝的小牙牙,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长牙时会有哪些症状?
当发现宝宝有以下症状时,可能是在长牙。
1 宝宝想去抠牙龈、喜欢咬东西(因为长牙时会痒)。
2 食欲下降,轻微腹泻。
3 哭闹不安,脾气比平常稍微暴躁一些。
4 口腔内有点红肿,有硬块凸起。
5 喜欢流口水。
6 轻微发烧:这是因为牙齿穿出口腔黏膜过程中,所引起的正常发炎反应。
7 注意异常症状:例如情绪起伏太大。此外,若有腹泻、℃、脱水、起疹子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要先前往小儿科就诊,以排除其他感染。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Baby长牙时的照顾方法
针对以上长牙的症状,宝宝可能有些不舒服,可用以下方法加以纾缓与照顾:
1 准备固齿器(注意清洁)、较硬的蔬果(例如苹果、胡萝卜,切成条状,不要太大块)让宝宝咬,以按摩发痒的牙龈。
2 喝完奶或吃完副食品之后,用湿的纱布帮宝宝清洁按摩。若臼齿已长出来,就可以用指套刷或小牙刷来帮宝宝刷牙。
3 若有红肿的情况,可请牙医开消肿药膏来使用(万一不慎吃下去没关系)。
4 宝宝情绪不稳定时,可多给予呵护、拥抱。
5 给宝宝吃些凉的食物,例如布丁、稀饭等。
6 多漱口可降低口中微生物滋生,能减少宝宝发牙时的轻微发炎反应及发烧。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宝宝长牙的三个误区
口腔保健从零岁做起
乳牙是婴幼儿口腔发育非常重要的生理基础。口腔和颅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牙齿萌出以及维持其正常功能,对婴幼儿一生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口腔保健从宝宝一出生就要高度重视。了解以下知识,从零岁起就保护好宝宝的小牙牙,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生提醒家长:保护好宝宝的乳牙,对宝宝意义重大。因为如果乳牙龋坏,进而引发牙髓炎或牙周炎的话,就会影响以后恒牙的萌出,导致恒牙长出后不牢固,容易损坏。如果乳牙过早或过迟脱落的话,恒牙就会长得位置不正或长不出来,使得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影响对食物的咀嚼或牙齿的美观。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长牙宝宝要防“奶瓶龋”
有数据显示,从出生到5岁前,宝宝致龋率高达70%,而含着奶瓶睡觉等习惯都容易诱发宝宝的“奶瓶龋”。在医学上,宝宝龋齿又称奶瓶龋,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只不过很少引起父母的注意。据了解,“奶瓶龋”的发生与父母是否懂得保护、清洁宝贝的牙齿息息相关。
要预防“奶瓶龋”,首先要避免宝宝长时间使用奶瓶,有些孩子过于依赖奶嘴,这不仅会影响孩子语言以及口腔发育,也可能导致奶瓶龋的不断恶化。当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使用杯子,戒掉孩子对奶嘴的依恋。其次,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漱口,比如在喝完奶之后,可以喂孩子一些温开水,即使宝宝喝完奶睡着了也不妨将装着温开水的奶瓶塞入宝宝嘴里让他喝两口。此外,家长要经常为孩子清洁奶垢,可以用用沾过清水的纱布或棉花棒细心为宝宝清理牙齿上的奶垢,保持宝宝口腔环境良好。
*
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
长牙的5大阶段需注意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
2021年宝宝日常护理宝宝长牙妈妈全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