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导联法(1)单极导联法:是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级放大器的 A1 (左耳)和 A2 (右耳)相连. a、参考电极的放置部位:以耳垂最为常用,平均参考电极是将头皮上多个电极的电位通过特定算法取平均值作为参考。 b、作用电极与参考电极的连接方式:以耳垂作为最常用就是一侧作用电极分别于同侧相连。 c、参考电极的活化:当使用耳垂作为参考电极时可发生。 d、单极导联法记录的脑波特点: 其波幅较双极导联者高且较稳定,电位差接近于绝对值,异常波常较局限,有利于病灶的定位。(2):双极导联法:是将头皮上的任意两个作用电极电位互为参考的记录方法。?双极导联法记录的脑波特点: 波形不如单极导联法恒定, 波幅往往较低,且常随两电极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间的距离以 3-6 厘米较合适。 e、时间常数的调节:时间常数是一种低频滤波器,时间常数愈小慢频率的波被滤掉的就越多,通常选用 秒的滤波。三脑电图的伪差 1、非脑源性生物电流伪差(1)眼部运动产生的伪差:(2)头颈部肌肉运动产生的伪差:(2)体动产生的伪差:(4)脉搏波伪差: (5)呼吸动作伪差: (6)出汗性伪差: 2、非生物电流伪差(1)静电伪差: (2)、来自金属义牙的伪差: 3、来自脑电图机的伪差:导线断裂、电极接触不良等。 4、交流电伪差(出现 50周波):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高频噪声。 5、人体静电感应:在脑电图记录过程中, 受试者附近有人走动,尤其是穿毛料或尼龙等人造纤维衣裤时,容易产生。四脑电图的诱发试验?脑电图的诱发试验种类较多,常用主要有: 1、睁闭眼诱发试验: 2、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过度换气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出现呼吸性硷中毒,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 3、闪光刺激诱发试验:正常反应为节律同化, 正常成人脑波节律为 8-24 次/秒,所以给 8-24 次/ 秒闪光刺激容易发生节律同化。节律同化有二种方式,一种成倍数,另一种为分数。 4、睡眠诱发试验: 还有其他多种诱发试验已不常用或禁用。(2)频率的概念、测量及分类?同一周期的脑波在一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程频率,脑波的频率分类: ? - 、θ波4 -7Hz 、?α波 8-13 Hz 、β波 14-25 Hz 、?γ波26 –以上 Hz 、σ波(睡眠波) 14 Hz 五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1、周期与频率(1)周期的概念及其测量:一个单一形态的正弦波从一个钵底(波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周期,通常用毫秒来表示。测量有三种 a、波底与波底, b、凡波的下降至未回到基线,但等于或大于上升支的三分之二时为一个波, c、当前波波底过深,后波下降至虽不及升至的三分之二,后波应算为宜个波。 2、波幅:波幅又程振幅或电压,代表脑部电活动的大小。低波幅<25 微伏、中等波伏 25-75 微伏、高波幅 75-150 微伏、极高波幅>150 微伏。 3、位相: 系指同一部位在同一道联中所导出的脑波;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关系,即时间关系。有同位相、非同位相及位相倒置(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4、波形?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 (1)正弦波或类正弦波: (2)半弧状波: (3)锯齿波: (4)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5)复合波与多形波: ?睡眠状态时的脑波: (1)驼峰波:又称顶尖波。在浅睡期出现。(2)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 12-14Hz 的波。在中睡期出现。
临床脑电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