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_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_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319-01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之一,治疗疾病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和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1]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的认识,对每个环节都严格管理,提高输液质量,保障病人输液安全[2]�
1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
环境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不合理,治疗室和处置间、污染区相距较近,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药物污染。�
药物方面问题�
药品运输及本身问题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瓶与瓶之间存在碰撞、挤压,致瓶身裂痕和瓶口松动,细菌侵入药瓶或安瓿产生致热源[3]最终导致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
加药过程中微粒污染问题护理人员对微粒控制重视不够,切割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越长,玻璃碎屑就越多,不溶性微粒的数目会随之增加。护士在掰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间,由于振动会产生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同时瓶盖中的橡皮塞,也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
多种药物配伍问题现在的新药越来越多,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多,一瓶液体中加入药物多达4~8种,甚至中、西药一块加入现象,增加了药品之间配伍禁忌的几率。护士在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也增加了污染的几率[5],有时,同一病人的两组液体之间也存在药物反应。�
药物配制时间过长 药物溶解后,其稳定性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效价含量降低致敏物质增加。�
护理问题�
1. 3. 1 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时缺乏规范性、严谨性。消毒瓶塞时,消毒液使用过多,随加药注射器带入输液瓶内,污染药液。或一个棉球消毒多个瓶口,未达到消毒目的。药物配制时间过长,影响药物疗效。加药时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毁形。对于没有完全溶解的药液即抽吸[5]。�
. 2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由于患者输液时间集中,护士劳动强度大,加之患者家属求治心切,急躁、冲动、反复询问、催促,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护士出现急躁情绪、压抑心理,出现查对不严、不全等情况,没有把错误的医嘱查对出来及时更正,或配药时张冠李戴用错药,从而导致病人少输或者漏输,甚至输错液体。�
1. 3. 3 输液巡视不足,忽略了病情观察由于病人较多,护士配备不足,只忙于治疗,忽略输液巡视及病情观察,未能及时观察输液的速度、有无液体渗漏和输液不良反应。�
1. 3. 4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及科室对输液程序的过程管理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对各个岗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分工不明确,奖惩不力不利于合理协调好分工和协作之间的关系.

. 5 护士心理压力大 由于治疗时间集中,病情复杂多样及患者及家属穿刺要求高等原因,导致护士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护士情绪紧张、急躁,影响穿刺成功率。�
1. 4 患者方面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不了解操作程

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1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