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赵之谦
赵之谦初字益甫, 号冷君;后改字撝叔, 号铁三、 憨寮、 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 、“苦兼室”, 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 篆隶法邓石如, 后自成一格, 奇倔雄强, 别出时俗。 善绘画, 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 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 泉币、 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 一扫旧习, 所作苍秀雄浑。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 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 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 “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 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 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由于他高超的艺术成就,以上海为中心的艺术家们,特 别是吴昌硕等新一代受赵之谦影响,逐渐形成了崭新的流派 —海派绘画。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写道 :“会稽撝
叔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 先河。”事实上,赵之谦的影响不只限于海上,齐白石、陈 师曾等北派巨匠们也受过他的影响。
富贵眉寿 镜片 设色纸本同治戊辰( 1868年)作( 2408 万元, 2010 年 4 月上海恒利)
这幅《富贵眉寿图》 ,倘说其“艳” ,便是“艳”得古, 是“古丽”而非“浓丽” ,加上“力足气厚”的用笔,真是 潘天寿所说的“宏肆古丽” ,这个词,是非常合适用来描述 赵氏的花卉风格的。 《富贵眉寿图》是件大横幅,在构图上 很有气势,起笔从右上角开始,于左下角收势,形成对角的 布局。题款在画的左上部,还钤有两方朱红小印,起到了压 轴的作用。这种对角的构图法,在赵氏的大横幅画作中较多 见。赵之谦是位篆刻大家,在印面章法的安排上有着非凡的 能力,由印及画, 他的绘画构图能力自然也不俗。 其题款“富 贵眉寿”四字作篆体,以篆、隶体题款,能使作品更富有金 石气,这是赵氏后阶段花卉作品的又一特征。 “力足气厚” 也是此作的用笔特点,尤其是右边的梅花,虽然他自己说是 用元人法为之, 但在用笔上完全是得力于碑。 如此宏幅巨制, 又表现得如此元气淋漓,若没有碑质的线条,则断然是不行 的。“力”的张扬,是赵氏此类大幅巨作的重要审美特征。 这种大力,很少有人能表现,即便在徐渭、石涛的大写意画 中也是少见,更不用说吴(昌硕) 、齐(白石)等了。除了 笔力过人,富贵眉寿的构图也有特色,枝干时而交错,时而 分离,集密处与大块的留白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这种“疏 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实出自于他的印章章法,也是他
画梅花常采用的构图法。 《富贵眉寿》是赵之谦传世作品中 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不唯尺幅巨大,而且是他极具个人风 貌的一件扛鼎之作。
福寿多子 立轴 设色绢本 1848 年作 桂花老少年圖 設色紙本 立軸
牡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以秀石及盛开的牡丹花丛入画历来是画家喜爱的选题。 赵之谦的这幅牡丹图充分反映了其敷色用笔的独特风格。湖 石钩勒圆润谨劲。牡丹的描绘既用恽寿平没骨画法,又参以 勾线填色之法,两种画法统一在凝重沉厚的笔法中。敷色善 用红、黑、绿等重色,在对比中求协调,使画面浓丽热烈。 笔墨坚实,色彩鲜明,一反其淡雅清高的格调,达到了雅俗 共赏的艺术效果。
冷香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868 年作
紫 藤 立轴设色纸本同治丁卯( 1867 年)作
墨松图 立轴纸本 1872 年作
据画家自题,此图参用了篆、隶、草三体的书写技法来 描绘松树,落笔圆浑滋厚,与作者的书法风格同一格调。树 干、枝条、松针以草书笔法表现,秉承了文人画豪放洒脱的 传统。画上行书落款笔力雄健遒劲,其金石韵味与松木的画 法相映衬,意趣横生。此幅不愧为赵之谦以金石、书法入画 的代表作。
竹石图 立轴设色绢本 菊石图 立轴
花 卉 立轴
等春意图 横披 设色绢本 1866 年作
大富贵亦寿考
牡 丹 立轴
大富贵 ( 万元, 2010 年 5月北京荣 宝)
这件《牡丹图》是一幅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作品,其精 美程度与大尺幅构图均为罕见。在此幅作品中,书法与绘画 融为一体,线条把握精到,用笔干脆老辣,尤其所勾画的山 石,粗放厚重,多富有“金石气” 。画面中的花卉,枝叶繁 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构图上突破前人窠臼更 是一目了然,赵之谦往往喜欢把主要部分以及题款集中安置 在画幅的上方,犹有八大山人之意趣。题款为“同治庚午三 月,藕汀公祖大人正画。赵之谦。 ”在当时,“公祖”一词是 对社会地位较高者的尊称。不难看出,这应是赵之谦的精品 力作。画中的“藕汀” ,即郭藕汀,为郭味渠的曾祖,与赵 之谦交情深厚,同时喜藏书画。作为国花的牡丹是
书画名家:赵之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