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大纲
总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
首先要使学员掌握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理论上提高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其次,结合中学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自觉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其三,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增强对做教师的责任感,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重点须讲清楚,还要尽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尤其是要结合中等教育的现实进行理论讲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学时数:2课时
二、教学重点: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各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教育学的建立和变革。
三、教学难点: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四、主要知识点:
1有关概念:教育、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学
(一)教育: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与人类同时产生,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二)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阶段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教育。
(三)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四)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
(五)终身教育: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六)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及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
制度化教育: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到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制度教育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巩固等等)。《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亚里斯多德的公共教育。
7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教育学学科的萌芽。
卢梭的《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康德;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洛克的“白板说”。
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科的开始,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9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重点)
教学时数:4—2课时
教学重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教学难点: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主要知识点: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觉得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觉得教育目的,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科研促进民主。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能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人力资本理论: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影响教育的内
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