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来打工的女性侵犯财产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繁荣,人口流动越来越大。一些农村女性进入城市,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且受自身文化水平所限,要么因为找不到工作或无固定的工作,一旦身上的钱没有了,便产生犯罪的邪念,把周围的同伴或者老乡作为犯罪的对象进行侵害;要么因为进城后,思想发生变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获取。
(二)非暴力犯罪增多。女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大多采用秘密窃取、诈骗、介绍容留卖淫、伪造公文、印章、证件等非暴力手段。
(三)与他人结伙共同犯罪的案件多。女性由于生理、心理素质及自身体力条件等因素,为了在精神上相互安慰、依赖,减少恐惧心理,寻求强势暴力作为后盾,往往倾向结伙作案、共同犯罪。这一点在涉及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中表现尤为明显。如罪犯张某某,伙同几名男同乡,以色情引诱嫖客至租赁房,然后抢劫嫖客财物。
(四)激情犯罪。激情犯罪,是一种强烈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当女性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内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从犯罪主体上看,这类女性一般比较年轻,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控制能力不强等特征,不善于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女性故意伤害案件中,100%是属于此类犯罪。如家庭妇女景某某,因怀疑其同居男友与她人关系不正,在与其争执中,冲动之下用水果刀将男友股动脉刺中,造成其死亡的后果,自己被判刑十三年。
(五)高知犯罪上升。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女性犯罪大多是贪污、受贿、诈骗等经济犯罪。如某校女教师张某某,利用人们对人民教师的信任,大肆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数额高达五十余万元,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高知女性的犯罪并不是由于她们不懂法,而是不愿意用法律约束自己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发展趋势和预防
一、女性犯罪的发展趋势
(一)犯罪类型多样化。随着女性涉及的社会领域愈来愈广泛,女性犯罪也随之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两年来,本院审理的各类女性犯罪的罪名多达19种,集中表现为侵犯财产、涉黄、职务犯罪、毒品、暴力等五大类。其中侵犯财产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职务侵占、敲诈勒索;涉黄案件主要包括组织卖淫、强迫卖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职务犯罪案件主要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暴力案件主要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二)犯罪主体年轻化。
2004年至2005年共判处110余名女性罪犯中,50岁以上的仅有7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47人,占43%;30岁—40岁的有28人,占26%;两项合计共占71%。其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的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因与他人合伙抢劫被判刑。
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
二、女性犯罪的预防与对策
犯罪女性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注意和思考预防女性犯罪的良策。为此,笔者呼吁全社会力量积极动员起来,对女性予以关心和帮助,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挽救、改造的社会环境。
(一)应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督促社会各界自觉将妇女的权益落实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对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的制裁处理,妥善地处理婚姻、家庭矛盾,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尽力减少和避免妇女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尤其还要在农村广泛宣传女孩受教育的权利和重要性,这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命运和减少犯罪的措施。
(二)要发挥家庭和社会两个预防阵地的作用。如果犯罪的某些女性在实施犯罪行为前能及时得到帮助或心理咨询,就可能避免陷入极端的个人情绪中,所以,社会应该设立更多的援助机构,帮助受害女性寻求合法的手段保护自身的权益;切实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保护和管理,可由妇联、单位、工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定期进行培训,增加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社会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女性自身修养,提醒女性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通过合法的手段解决冲突和纷争,通过正当的劳动获取钱财,而不要为了追求金钱而涉入色情、贩毒等犯罪。
女性性犯罪心理和特征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性犯罪都是一种而又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近几十年来,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参与到性犯罪中来的案件不断增长,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严重社会问题。本文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了 女性涉性犯罪的类型,心理特征,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预测预防,从综合治理女性涉性犯罪的各项措施,其中着重指出了女性涉性犯罪与男性的关联。对于预防各种犯罪,促进家庭幸福,发展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性犯罪比较突出,呈上升趋势,其中女性涉性犯罪占了
2021年女性犯罪心理相关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