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幽门螺旋杆菌详解.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幽门螺杆菌
(Helcobacter Pylori)
消化科
代玉平
2010年8月18日
.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的彩图
.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Helcobacter Pylori (HP)幽门螺杆菌
1、革兰氏阴性菌
2、微需氧生长
3、主要生长在胃粘膜、粘膜层下
4、产生尿素酶、催化、分解尿素
.
今日内容简介
一.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二.HP与相关疾病关系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四.诊断HP的方法比较
五.碳14呼气试验的介绍
六.碳14C尿素呼气试验安全性介绍
七.治疗HP的意义及HP的治疗方案
.
幽门螺杆菌   Helcobacter Pylori (HP)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Warren)和巴里·马歇尔(arry,Marshall)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分离到的。 
 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在菌体周围形成一股碱性的“氨云”,可以抵抗胃中的酸性环境,免受胃酸杀死。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
二.HP与相关疾病关系
1、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2、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因素
3、胃癌的第一类致病因子
4、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
5、胃粘膜淋巴瘤的致病因子
.
人与人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发达国家,口-口传播的可能性大
发展中国家,则以粪-口传播为主(分餐制、
改变喂食习惯、夫妻同治、子女同治)
医源性传播
胃镜吸引阀、活检孔道及活检钳可分离出Hp
患者胃镜检查次数越多,Hp阳性率越高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
.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活性与繁殖能力,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细菌。其危害有:   ——感染其它健康人口   ——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100%)   ——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25%)
——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   ——急慢性胃炎(70~90%)   ——发展成为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综合症(17%)   ——发展成为胃腺癌(1%~3%)   ——发展成为胃淋巴癌   ——发展成为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
.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胃癌年发病约为90万人,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约29万人死于胃癌.
医学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胃癌者,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6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胃癌第一类致癌原是幽门螺杆菌(HP),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能有效避免胃癌的发生.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病风险降低40%.这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最新科研成果,已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刊登。该研究主要针对胃癌发生因素。从1995开始,在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开展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阻断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时间最长的干预实验研究(调查了18244名自然人群,随访10年),为预防胃癌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因此对胃癌高危人群开展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疑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

幽门螺旋杆菌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921 KB
  • 时间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