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窝淋巴结分组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以胸小肌为界限标志分为3组(level)
Ⅰ组(levelⅠ):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该段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 淋巴结)也归于本组,又称胸小肌外侧组或腋组;
Ⅱ组(levelⅡ):是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又称胸小肌后组或腋中组;
Ⅲ组(levelⅢ):是指位 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又称锁骨下组或腋上组,即锁
骨下淋巴结
腋 窝 淋 巴 结 分 组
传统分组:
1、外侧群:上臂内侧
2、前群:胸外侧动静脉周围(胸肌淋巴结)
3、后群:胸背动静脉和胸背神经周围(肩胛下淋巴结)
4、中央群:腋窝中央疏松组织内
5、尖群:胸小肌内侧淋巴结(Halsted淋巴结)
另: 胸大小肌之间为Rotter淋巴结
目前对腋窝淋巴结的认识
Ⅰ、Ⅱ、Ⅲ组淋巴结是解剖学上的人为分组,不是Ⅰ、Ⅱ、Ⅲ站的概念,在乳腺癌转移行为上3 组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同一站淋巴结,均可能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乳腺的淋巴引流途径较为复杂,淋巴液既可以从位于皮下的乳晕下淋巴丛回流,亦可以通过乳腺实质内的以及乳腺后间隙的淋巴管回流;同时,淋巴结中肿瘤转移灶的形成不单纯决定于是否有癌细胞到达,还取决于该淋巴结的生物学行为等多种因素,仅仅以解剖学远近来确定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并非合理。因此,彻底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理论上应包括上述所有3 组淋巴结,称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目前《外科学》中提出,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Ⅰ、Ⅱ组淋巴结,应称为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2]。
目前的共识
2011 年原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和《外科学》中均明确提出,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病人手术时应常规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至少要包括Ⅰ、Ⅱ组腋窝淋巴结。
一、血管
胸外侧动静脉
胸背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
二、神经
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 肋间臂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外侧神经
腋 窝 内 重 要 结 构
胸长神经 在腋窝后外侧走行,逐渐接近胸壁并在前锯肌第三锯齿以下与前锯肌贴近。与胸外侧动脉走行方向大致相同。
作用: 支配前锯肌
胸背神经 腋窝深部向下方走行,与胸背动静脉并行并交叉后到达背阔肌。
作用: 支配背阔肌
腋窝内神经的走行和作用
腋窝内神经的走行和作用
肋间臂神经 于前、侧胸壁移行处,即胸长神经前方2~3cm ,穿出第2 肋间,自胸外侧静脉前方或后方,横跨腋窝,与胸长神经走行垂直,穿行于腋静脉下方的脂肪组织内,进入上臂后内侧。
作用: 腋窝后方、上臂内侧皮肤感觉
胸外侧神经 经胸小肌内前方与胸肩峰动
脉胸肌支伴行
作用: 支配胸大肌锁骨部及胸骨部
胸内侧神经 绕胸小肌外侧缘或穿胸小肌
作用: 支配胸小肌和胸大肌外侧半
腋窝内神经的走行和作用
2021年腋窝解剖及腋窝清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