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影评
导读: 战马影评(一)
春节期间在网上在线看了斯皮尔伯格的新片――《战马》,很震撼,很难忘,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还是忍不住要写一些感受。
相比描写二战的《拯救大兵瑞恩》,反映一战的《战马》是一部反战主题更深厚的片子,只是风格上和《大兵》是完全两个类型。《大兵》更倾向于写实,用赤裸裸的血与火,漫天飞舞的断臂残肢,你死我活的肉搏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战马》更多的是写意,很少有血淋淋的撕杀镜头,甚至德国人枪毙两个逃兵的情节,不仅用远景处理,镜头前还要用风车旋转的叶片遮掩一下开枪的瞬间。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减弱了战争残酷性的描写,反而相比易令人产生生理反应的血与火,这样含蓄的描写,更令人从心灵的深处涌现出一种对战争对死亡的厌恶和对生命的怜悯。尤其是两匹失去主人的战马,被德军俘获,用去后勤部门作拉伤兵,拖大炮的苦力的时候,黑马不堪重负,膝盖磨穿,奄奄待毙的场景,相信任何一个人看见都会为之动容,测隐之心油然而生。马的命运尚且如此,人就更不用说了。
战马乔伊远离主人,在炮火连天在战场上几经磨难,换了好几任主人,一会儿英国人,一会儿法国人,一会儿德国人,不管是哪国人,这些“临时”的主人在战争的漩涡之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停吞噬生命的巨大黑洞之中,他们的命运也由不得自己,一个小小的个体在战争怪兽面前,单薄得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结果总是令人唏嘘。
斯皮尔伯格没有着意花大量笔墨去批露战争的恐怖,但几个场景中镜头的处理,却紧紧揪住了观者的心。
场景一:英军的骑兵突袭德军营地,不幸落入德军精心布置的陷阱。在马克沁机枪阵地面前,那片开阔地就是死亡,就是地狱。镜头是这样交待的:装作溃败的德军退入树林边沿,进入预先布置好的机枪阵地,有一个镜头是马克沁机枪的特写,就是这样一部冷血大杀器,在一战中成为杀人最多的武器,据记载,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仅仅一日就在德军的机枪阵地前横尸2万。眼下,用它来扫荡这些毫无防护的骑兵简直是小菜一碟,当英军指挥官发现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死神的镰刀”时,眼睛里流露出的恐惧,仿佛亲眼看见死神的狰狞面容。接下来就是扫射,不停地扫射……斯皮尔伯格没有花费力气和工本去拍英军在弹雨中人仰马翻的镜头,这样可能让一些喜欢血腥暴力的影迷不过瘾,但是战争的残忍已经一览无余。枪声停止之后,德国士兵们纷纷从掩体中起身准备打扫战场,又是一个特写,枪口冒着硝烟的马克沁机枪,让人联想起刚刚饱餐了一顿的狮子,心满意足地舔着嘴唇……而英军那边,除了被吓破了胆的指挥官被德军生擒活捉,就只剩下了失去主人的战马在林中漫无目的的奔跑……当镜头摇起给出战场全景的时候,几分钟前还英勇冲锋的英国皇家骑兵勇士,已经尸体横陈,战死疆场。骑兵,这个古老的兵种,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用更先进的杀人武器宣告了他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场景二:艾伯特和他的伙伴在堑壕中搜索前进,德军发射了毒气弹,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士兵们根本来不及戴上防毒面具。当一枚从天而降的毒气弹落在他们身边时,艾伯特的伙伴只来得及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就被黄色的毒气吞噬,艾伯特本人也中毒失明。和前面那个机枪扫射骑兵的场景一样,每个士兵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身为军人,当然渴望上阵杀敌,获取荣誉,但是在死亡面前,他们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更加真实
战马影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