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明确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2、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历史必然性;
3、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容及其历史进程
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近代中国人面临两大任务 :挽救民族的危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 。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 。
黑暗中的光明:十月革命 的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 ,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别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13年赴日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6年回国,在京创办《晨钟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
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