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主管药师复习-药理学总结.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 绪论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药物:能影响机体器官功能及代谢活动并用于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规律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效学 )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时量关系。
第二章 药效学
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受体药物类型。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简称药效学 )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 : 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 (是药物与靶部位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 用与抑制作用) 药理效应 :药物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是结果。药理效应的基本 类型:兴奋和抑制)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 治疗作用: 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引起患者其他病痛或危害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 :P6
( 1)机制相关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2)非机制相关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达到中毒浓度时引起的严重 不良反应。(即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停药反应 :长期用药时突然停药出现的原有疾病加剧,又称 反跳反应 。
后遗反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低于产生治疗目的效应的阈浓度时仍残留的其他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直接由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二度感染。 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各类型的免疫反应均可发生,但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效应 及剂量均无关,有个人或直系家属过敏史等遗传因素者发生率较高。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的特别敏感的,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 药理遗传异常所致。不是免疫反应。 )
药物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其剂量或血药浓度呈一定关系。 (药理反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 应
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 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绘图,所得的曲线即为表示量效关 系的量效曲线。
无效剂量:剂量过小不产生效应的剂量 阈剂量:剂量增加到效应开始出现(最小有效量) 有效剂量(治疗量) :剂量增加,效应也随之增加,达到疗效而又不引起毒性的剂量 极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最大治疗量) 最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最小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
作用强度
致死量 中毒量
常用量
剂量
最小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最大治疗量
治疗量
安全范
最小有效量
量反应:效应可用连续性数量值表示的反应。 (量效曲线分析:斜率、最小有效量一一阈剂量、个体差
异、效能一一最大效应、效价强度)
效能:药物的药理效应的最大值,又称为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反应药物效应和药物剂量的关系,为药物效应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等效剂量的比较。
量反应量效曲线
Eg C
直方双曲线图
g log C
对称的S型曲线图
质反应:效应以全或无的方式表现的反应。 邙日性和阴性,只能用出现率表示。)
量效曲线分析:斜率、 半数有效量ED50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致中毒量 TD50、半数致惊厥量) 治疗 指数:LD50/ED50,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安全范围:用 LD5/ED95的值或LD5〜ED95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
的安全性。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半数有效量ED50:在量反应是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时指引起实验对象岀现有效
(或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 :以50%实验对象出现死亡的药量 。
治疗指数LD50/ED50 : LD50反应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 通常结合ED50综合考虑,以LD50/ED50来表示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作用起始到效应发生的过程。 (分述:理化反应、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
物质转运、对酶的影响、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影响核酸代谢、非特异性作用、基因 治疗、受体)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P11
受体是特异性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是各种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药物作用的最 重要靶点。在受体分子与配体特异性结合部位常被称为结合位

主管药师复习-药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