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阅读名著是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阅读名著是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同时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
2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名著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③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农村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课外读物较少,更别说名著了。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 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学生的品读资料的理解力较差。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路镇四小语文课题开题报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