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雪山草地》教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雪山草地》教案
课时目标
1、了解有关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2、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第一首背诵情况;
2、检查课文理解情况.
二、背景介绍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三、课文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相结合。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四、整体感知
1、“雪皑皑……炊断粮”,这四行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
2、“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两句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底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扎起军营,古往今来,又有哪一支军队能够这样做!
4、“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5、“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为什么“千锤百炼不怕难"?因为他们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这两个中心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五、合作探究
1、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明确: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⑵炊断粮;⑶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革命战斗的精神。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⑴拟人、比喻、对偶⑵用语形象、生动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又与诗的首句相呼应。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充分再现了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的处境和藐视困难的精神。
六、对比阅读
1、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
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泽东神奇的用兵之道;
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2、两首歌词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异同?这样的比较有什么好处?
同: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
异:
第一首:⑴横断山阻挡路途,道路难行,部队条件艰苦,天气炎热无比;⑵敌人围追堵截,重兵把守,意欲消灭红军部队,部队面临生死攸关的生死关头;
第二首:⑴

《过雪山草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