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隔离方法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理工作后均应洗手,必需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时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时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时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多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需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时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优异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单元,必需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排泄物和用过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她人使用,病人用过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验和诊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一样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器械、被服、房间全部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诊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齐、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诊疗换药室,天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七天根本大扫除一次,每个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天天检验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天天更换。用过物品和未用过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显著标志。
十六、诊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时更换和灭菌,每七天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1)隔离定义。
(2)隔离种类及要求;通常传染病隔离方法标准上要求:①接触病人时戴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②接触病人污染物后和护理下一位病人等均要洗手;③污染物品应根本消毒后弃去,实施无害化处理。
中国大多数医院实施是以传染病类别为特点系统隔离法: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除上述通常隔离方法外,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床间距最少2m;痰具每日消毒;病室每日通风最少3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保持适宜室温、湿度。
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同病种病人同住一室,也可和不一样病种病人同住一室,但病人之间必需实施床边隔离;病人生活用具专用,用后消毒;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
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病人住单间房;严禁随意开放门窗;病人不得离开病室,严禁探视、陪住;污染敷料和物品装袋,贴标签,严格消毒处理;病室每日消毒。
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和通常隔离要求基础相同。
消毒目标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亡停留在不一样传输媒介物上病原体,藉以切断传输路径,阻止和控制传染发生。其目标:(1)预防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发流行发生。(2)预防病者再被其它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方法还不足以达成以上目标。须同时进行必需隔离方法和工作中无菌操作,才能达成控制传染之效。
不一样传输机制引发传染病,消毒效果有所不一样。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立即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输路径,中止传输效果很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经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止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地域,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觉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方法。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方法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立即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病原微生物而进行随时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
2021年传染病隔离参考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