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
一、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含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管是否有显著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需采取防护方法。
二、基础特点:
1、既要预防血源性疾病传输,也要预防非血源性疾病传输;
2、强调双向保护;即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
三、具体方法: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含有防渗漏性能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应该穿防渗漏性能隔离衣。
2、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暴露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3、假如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假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可能将有破损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4、诊疗中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具,包含注射器、输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充足光线并尤其注意预防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用后污物必需进行立即统一消毒处理,以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
7、使用后锐器应该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也能够使用含有安全性能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8、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锐利器具直接传输给她人。
9、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确保足够光线,尽可能降低创口出血。
10、不要在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注射器。
11、在缝合伤口时,要尤其注意降低刺伤。
12、把用过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桶中,统一处理。
13、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14、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能够接触到地方。
15、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依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多少,决定采取合适防护设施,包含: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急诊科标准预防方法
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假如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假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可能将有破损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
手套进行操作。
3、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急诊病人需缝合、包扎时,按传染病人对待,尽可能降低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应该穿防渗漏性能一次性手术衣。
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充足光线, 并尤其注意预防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可循环使用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给中心人员采取密闭方法回收。
6、用后污物立即进行处理,以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
7、用过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
8、根据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本身原因引发院内感染。
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
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洁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
血清免疫学检验结果。
ICU标准预防方法
1、 -HCV、抗HIV、梅毒抗体,感染患者应加强防护方法。
2、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确保足够光线,并尽可能降低创口出血。
3、用过一次性注射针头严禁复帽。
4、在创口缝合时,要尤其注意降低意外创伤。
5、理全部锐器物品时应尤其小心,勿将锐利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内,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可循环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给中心人员采取密闭方法回收。
6、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7、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换药、处理污物等工作估量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时,若自己手上有伤口(包含皮肤损伤)则应戴双层手套。
8、合理使用防护方法,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依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多少,决定采取合适防护方法,如手套、口罩、防护镜、 一次性手术衣。
9、隔离监护室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保护性监护室病人要做好环境消毒、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步骤等保护性隔离方法,预防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交叉感染。
10、根据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本身原因引发院内感染。
11、若意外碰到手部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洁净,并追
2021年各科基础标准预防参考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