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试说明:
;
;
19末20初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梁启超、朱执信
十月革命后
成为主要思潮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全面地介绍了马义
五四运动
;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马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义传播
;
(1)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 李大钊同胡适的论战——问题和主义之争
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4、宣传手段
(1)发表文章
(2)创办刊物
(3)展开争论——资阶改良主义,其他社义
(4)建立学会,研究、学习、讲演
5、意义:
1)、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2)、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
C. 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
2.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起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这段材料中的所谓“过激派伪说”,是指_ ;“罢学风潮”指的是_ 。
近因是 .
远因是 .
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努力的失败
十月革命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
单元总结: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学技术
学制度
学思想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