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复习 1. 音乐是什么? 答:狭义;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民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广义: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2. 音乐的作用: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美感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 3. 乐谱的作用: 1. 严格记录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2. 便于作曲家的思想得以完整的呈现 3. 便于传播 4. 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5. 音符的时值: 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 亦指一个音发出后实际所占有的时间 6. 音 符的分类: ( 如图) 7. 节拍的定义: 音乐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又称拍子。二拍子是指刚健而富有活力的拍子,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最常用的二拍子是四二拍,一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内有两拍 8. 三拍子: 三拍子的基本精神是优美的; 它的第一拍是强拍, 二三拍是弱拍, 最常用的三拍子: 四三拍; 一四分音符为一拍, 一小节内有三拍 9. 速度: 在音乐理论中, 速度决定了音乐的快慢,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它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10. 音高:调节音阶中某一个音所处的位置,系根据声源的振动速度……人类心理对音符基本频率的感受如下图 11.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 A=440Hz 12. 律学: 律制则是以某特定音程为基础, 用数学方法规定的一系列乐音高度的体系, 不同的律制的产生与选择的音程及其计算方法相关。如;三分损益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 13 什么是半音: 一种音乐的律制,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分。每个等分成为半音。 14 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音程: 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用“度”表示。 15 八度音程的律制回归现象律制回归现象: 中央 C 上的 A为 440 赫兹,小字二组的 A为 880 赫兹 16 音阶与调:音阶: scale 源自意大利语“楼梯”。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 ,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一系列的音符作上行或下行的逐级进 17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18. 音阶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式和调性。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调性。 19 旋律:音高不同的一连串音符的连续进行。它们具备经过组织的、可辨认的形态。旋律是“水平状”的,及组成它的音符顺序发声 20. 多条线同时出现时: 和声,若干音同时发响。和声是“垂直状”的 21. 中国民族乐器的定义:主要指用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器乐作品。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等 22. 传统民族乐器的基本特点: 1. 以五声调式为基础, 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2. 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23. 民族乐器的历史:1. 远古时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琴, 《高山》和《流水》是两首不同的古琴曲。《流水》的谱本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 3. 隋唐时期; 如唐代, 随着龟兹音乐的传入, 琵琶的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 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琵琶音乐的高度成就。 4. 宋元明清;鼓吹乐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其演奏组合形式在宋、元之后, 产生重大的变革, 从音色、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乐的演奏。 5. 近现代;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音乐家刘天华创立“国乐改进社”, 探索民族乐器的系统教学法等。 24. 民族乐器的分类:拉弦乐类,弹拨乐类,吹管乐类,打击乐类 25. 经典作品:《二泉映月》-华彦钧( 阿炳) 二胡曲, 阿炳的代表作《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写的《汤琵琶传》中生动地描述了这支曲子。《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 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鹧鸪飞》竹笛演奏家陆春龄改编。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 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行街》又叫《行街四合》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全曲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 慢板轻盈优美; 快板则热烈欢快, 且层层加快, 把喜庆推上高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6. 什么是电影? ——电影的概念物质技术的层面: 电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 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美学艺术的层面: 电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27. 电影存在形态上,电影分两种:(1 )传统电影——胶片电影 a. 用摄影
大学美育复习提要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