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有术利为先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王诩,又名王禅,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 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生平?公元前约 400 年,鬼谷子出生,十几岁离母而去; ?公元前约 380 年,鬼谷子 20 岁,走出云梦山各国游说,建功立业;孙膑、庞涓出生; ?公元前约 360 年,鬼谷子返回云梦山隐居教书授课,孙、庞 20 岁拜鬼谷子学艺; ?公元前 353 年,孙膑、庞涓大战于桂陵(围魏救赵)。?公元前 313 年,张仪拜师学成后任秦国相国;此时张仪 50 岁左右,苏秦 20 岁左右。?公元前约 290 年,毛遂出生,继后拜师学艺,成为鬼谷子的关门弟子; ?公元前约 270 年,鬼谷子仙逝; ?公元前 258 年,毛遂大器晚成, 30 岁“毛遂自荐”。鬼谷子核心思想: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隋书》中说: “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 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何谓“九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 将百家首次划分为: “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 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中袭刘歆,并认为: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 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纵横之道?理论?思想?影响?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察则必游说而不成。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 长谋略,能决断。?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 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 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一战后, 德国著名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高度赞扬中国的纵横家,认为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就深受《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影响。甚至有人称基辛格是现代的苏秦、张仪。当今世界形势颇似春秋战国,虽不能出现以纵横术主宰世界历史发展,但也可为辅,影响世界格局。用之无害,不用可惜。日本学者、企业家大桥武夫把《鬼谷子》用到经营活动中,写出了一部鬼谷子应用实例,取名《" 兵法"与"鬼谷子"》,可见《鬼谷子》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而且已从单纯的外交领域走入更广泛的社会各领域。
纵横家 - 纵横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