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谚语、俗语中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
摘要: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的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 中,它是生活经验的集大成者。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形象,是人民大众 在接触了大量现象,掌握了透过现象认知本质的能力之后, 经过用心的思索后总 结出的反映着各个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现象。它们遍及各个领 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这是先辈们给后人留下 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 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而从古到今,“幸 福”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幸福在生活当中又 是如何体现的?这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人类的幸福是多样而脆弱的 ,于是“幸
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然而在文化与进步的领域内 ,幸
福仍是人类智慧首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谓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幸福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幸福等。幸福 观塑造着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 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 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本文通过 对俄汉谚语、俗语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两国人民对于幸福观的看法与认识的异同。 关键词:谚语;俗语;幸福观
1、谚语、俗语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地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中。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 式,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 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都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没 有一种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能像谚语这样具有如此的力量:从多方面体现出民族 的智慧,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 然、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的观察,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 晶,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成千上万的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 丰富、形象, 它们乘坐在羽翼上,飞过了万水千山,跨过了斗转星移,飞向了遥不可知的远 方 (B . n . Ahu K988H)。
从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到资源丰富的今天, 生活中的苦与乐、福与祸、吉与 凶、欢笑与泪水、爱与恨、信念与背叛、真理与谎言、诚实与欺骗、勤劳与懒惰、 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现象、情感,都凝结于谚语当中。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 的谚语。百家观点与思想争鸣的结果都在格言和警句当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 对
于不同民族的谚语加以比较,便能看到,尽管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很多谚语中 包含的经验和寓意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即使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文化 背景迥异的民族之间,这种相似性也是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同其他书面或 口头文学形式比较起来,谚语似乎更适合于作这种比较研究。 通过对汉俄谚语的 搜集、观察、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汉俄两种语言文化习俗有着很大的差 别,但汉俄谚语包含的两种民族智慧不仅有着不少共性的东西, 而且存在着难以
置信的相似之处(刘光准,黄苏华,,87)。
而俗语是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 验、教训,以民间喜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