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丞相废除.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到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又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年复称丞相。
  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明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挠政为名,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使六部直隶于皇帝。废除宰相制后,相权被分于六部,国柄则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代篡夺皇位的人,基本是当朝的权臣,重臣,如王莽,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朱温,,明朝开国后,,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另一次是诛杀李善长案.
胡惟庸案:朱元璋称帝后,,,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骄横跋扈,不知节制,(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了中书省,并立下法度,,将凡是心怀积怨,行为跋扈,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陆续
列为胡党,,处死已经退休多年,77岁高龄的太师,,,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原因:从秦朝开始就已经无数次发生相权愚弄皇权的例子,赵高的指鹿为马是最为驰名的,后来还有曹操、高欢等等,因此历代皇帝都晓得相权太高,在新皇即位,地位不稳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叛乱,故此很多皇帝都在尝试废止丞相,比如汉武帝设立内朝,用内朝大夫分掉丞相的实权,朱元璋自然要以历史为前车之鉴了。
问题在于任何壹个开國皇帝大多都会封丞

丞相废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