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中面食.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中面食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油泼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这是贾平凹老师在《废都》里的一段话,是说陕西人爱吃面食,一天不吃,心里不爽,三天不吃,浑身没劲。
关中面食做法多样,有臊子面、摆汤面、蘸水面、蒜蘸面、搅团、老鸹撒等近百种,关中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其面食文化。被称做“金城千里,天府之原,有着适合小麦生长的钙质土壤和温带季风气候,产出的小麦面筯道白晳、易揉易和,不论擀、揪、扯、拉、削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在陕西都城西安,不论正街还是背巷子,面食既能登得上大台面,也能充实小台面,是当地人难以丢舍的主食。
麻什也叫“猫耳朵”,是关中人非常钟爱的一种面食,可精做,可懒做,可荤吃,可素吃,做法简单时尚,但需掌握要领。和面要稍软,醒十分钟,面揉光、搓细条、切小块,在麦秸编的净草帽檐上用大拇指轻轻一搓,就卷成了一个个贝壳状的面卷,即生麻什。做麻什需要有多样的蔬菜相配,胡萝卜、豆腐、木耳等蔬菜切丁、炒七分熟,将提前泡好的黄豆下锅,水烧开,下麻食,煮两开后将菜下锅搅匀,再咕嘟一分钟,打鸡蛋絮、滴两滴香油,就可以开吃了。关中人端着老碗圪蹴在土院儿,吃着汤汤水水味道爽滑鲜美的麻什子,白墙绿瓦,鸡鸣狗吠,爽呆了。
十多年前,在西安钟楼附近,有一条安静古老的小巷,巷子里坐落着一家饭馆叫“老董家麻什”。老板是一位女士,皮肤红润,带着谦和的笑,给客人上了麻食后,就静静地坐着望着巷子口。老董家麻什小巧如黄豆粒,胡萝卜、肉丁、麻页、土豆、黄花菜、黑木耳等二十多种蔬菜,汤汁浓郁、味道鲜美,一些好这口的就闻讯而来。钟楼本就是西安美女的集散地,常有一些穿着时髦的美女来这里,将鲜红如血的油泼辣子一勺勺调进碗,修长的素手抱着一大老碗麻什,勾着细细长长的脖子,头也不抬呼哩呼啦几分钟就吃完了,扯张纸把嘴一抹,就踩着拇指粗的细跟鞋嘎吱嘎吱抬腿走了,简直是一道奇异而又美丽的风景。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在关中面食占有一席之地。我特别爱吃母亲烙的调和锅盔。她每次把面起好后,加一勺碱,揉得光光的,揪上一大块儿,用小擀杖擀开,抹油、撒芝麻、加茴香沫儿,再顺势一卷,捏揉成团,擀成一个盆口大的圆,等铁锅热了,用油刷给锅底抹油,然后把面放进锅,按着面转一圈,为防止面鼓气,就用筷子在锅盔上均匀地扎几个眼儿,灶台的火不能大,等一面烙焦黄了,再翻过去烙另一面。十来分钟后,锅盔两面金黄,油油脆脆,喷香喷香的。
但小时家中贫寒,烙锅盔费油,母亲平时只给我们蒸甜馍。甜馍就是不加调料,面发酵后,加碱揉光,切成块状或揉成圆形,放进笼屉,大火把水烧开,等围搭的草圈吞云吐雾腾腾地冒着热气时,用中火蒸10分钟,这时能听见瓦托在锅底嗒嗒嗒地响,然后小火再蒸20分钟,馍就可以出笼了。出笼后的馍馍颜色黄黄的,忍着烫掰开一个,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马蜂眼儿,张开嘴咬一口,有一股子甜丝丝的麦香。
其实,蒸馍凉了要更好吃些,那种香甜的滋味就更明显了。家里为了防止老鼠偷吃,都把馍笼吊得高高地吊在空里。记得每前冬天上学时,我都会搬小凳子,踮着脚,从馍笼里拿出两个带着冰碴子的蒸馍塞进书包,到了学校也舍不得吃,一直捱到两节课后,拿出来坐在座位上大口撕咬,两个馍下了肚,却还觉得肚子里空空如也,于是只能呆望着教室外飘落着的雪花,回味口舌中残留的滋味。
不怕人笑,

关中面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12-12
最近更新